教育演講11:容易被忽略的感染症
The Neglected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ir Impact on Health

E11-5
Meningococcosis: Rare but Potentially Fatal
陳如欣
疾病管制局第二組(急性傳染病組)

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感染症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腦膜炎、敗血症、肺炎等等,感染初期易誤診為其他常見或溫和的疾病而錯失治療的時機。在此主要著墨在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敗血症,此二者在台灣並不常見,但是今年於北部某中學爆發疫情,共有六名學生感染,後續並傳播至家中的一名幼兒,可見台灣仍有潛在性風險,值得大家注意並共同努力!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敗血症為猝發性的疾病,潛伏期為2∼10天(通常為3∼4天),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直、出血性皮疹、瘀斑及神經學症狀,如精神錯亂、譫妄、昏迷、抽搐。病程發展很快,自開始頭痛到進入昏迷、休克或死亡可能僅需要數小時,若未立即投予抗生素和其他相關治療,致死率很高。但大部分個案若能早期診斷與治療,一般預後相當良好,致死率可降至10%以下。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藉由飛沫或是直接接觸鼻咽分泌物而傳播,好發於春、冬二季,流行時無症狀帶菌率可高達5∼10%,極易造成流行,尤其是密集生活的群體,如軍隊及學校住宿生,感染者的親密接觸者受傳染而發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500-800倍!目前國際上主要的流行區為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流腦帶」,流行時的發生率甚至可高達每十萬人口中有數百人至上千的病例數,如我們的邦交國布吉納法索,在去年便有上萬人遭受感染,四千多人死亡,今年四月中的疫情也已造成七百多人喪生!歷史上亦發生多次在回教朝聖季節前往麥加之信徒,爆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大流行,甚至隨著信徒返國將細菌帶回母國,造成歐美各地的疫情。因此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已規定在朝聖時,必須檢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接種證明方得入境。

在美國和英國,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中1-3人,但由於致死率高達10-15%,且發生多起高中或是大學住宿新生群體感染的事件,因此近年來已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納入11-12歲的例行性接種項目中,甚至美國許多州規定自外國前往就學的大學新生或研究生需在母國先接種完疫苗方可申請學校,造成這三年來在台灣申請施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的學生大幅增加。

相較之下,臺灣於西元2003、2004、2005、2006、2007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確定病例數分別有26、24、20、13及20例,死亡病例則分別有3、3、1、2及3例。合計五年來的平均死亡率約為11%。由於發生率每十萬人口中小於0.1例,因此台灣並未將相關疫苗納入常規接種項目中。近年來甚少發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群聚感染,不過今年在北部某中學爆發疫情,共導致六名學生感染,皆出現典型細菌性腦膜炎的特徵,甚至有學生須入住加護病房治療,所幸並無死亡案例,疫情最後甚至傳播至某位學生家中一歲八個月的表妹!此國中為強調升學的住宿學校,上課和用餐的環境擁擠,宿舍甚至可高達48人共用1間寢室,加上通風不佳、學生間常共享飲食,因此導致此波疫情的蔓延。曾經兩度針對全校師生投與預防性用藥,不過由於涵蓋率非100%,加上投藥時間非同步性,導致後續仍有零星個案發生。由此可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在台灣並不常見,但是仍有潛在性風險,診斷、治療及相關衛生防治不可輕忽,以減少疫情及死亡率的發生。

目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完成通報。
必須於投藥前採取檢體送驗,由於腦膜炎雙球菌極為脆弱,須注意要以常溫(非冷藏或冷凍)快速輸送至實驗室。個案需進行呼吸道隔離至抗生素投藥滿24小時為止。由於親密接觸者發病的機率極高,因此建議對於患者家人和與其他親密接觸者需盡速投與預防性用藥,但不建議全面性大規模發放。若為進行治療的醫護人員,除非與患者之口鼻分泌物有接觸,如曾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者,一般不需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