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9:腎臟衰竭與國人常用藥物的關係

S19-2
中草藥腎病變
Chinese Herbal Nephropathy
楊垂勳
國泰綜合醫院 腎臟科

中草藥腎病變首先在1992年被發現,比利時的醫師報導年輕婦女服用含有中草藥成分的減肥藥以後,意外發現不明原因之腎衰竭,典型臨床表現為無或輕微蛋白尿,無顯著尿液沉渣,血壓正常或稍偏高,貧血較腎衰竭應有程度更嚴重,雖然停藥,腎功能仍快速惡化。腎臟的病理變化可見廣泛性的腎間質纖維化,腎小管嚴重萎縮或消失,腎間質組織少有細胞浸潤,腎絲球近乎完整,近半數的病例往後發生泌尿道上皮惡性腫瘤,進一步植物生化分析,發現這些減肥藥含有馬兜鈴酸的成分,而導致以上之腎病變。

中草藥腎病變的病例,除了比利時的報告以外,在世界各國也陸續被發現,在國內也發現不少相同病例,這些病人服用中草藥並不是為了減肥,有的是為了保健或其他疾病的輔助治療,臨床症狀及腎臟病理變化與比利時報告的幾乎一致。由於這些藥物來源複雜,很難證實馬兜鈴酸的角色,我們推測可能有其他無法獲知的植物毒性(phytotoxins)存在於藥物中,因此在台灣與中草藥相關的腎病變要比國外更複雜。

在台灣服用傳統中草藥是常見的,傳統觀念都認為中草藥藥性溫和,無明顯副作用,誤把中草藥當成健康食品在使用,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不論中草藥或西藥,只要是藥,就一定會有它的療效和副作用。我們曾在1996及2007年報告過,藥物引起的腎間質腎炎,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約佔所有病理切片樣本數之20%,其中半數與經常服用中草藥有關。另外根據國衛院溫啟邦教授於2008年大規模的流行病學報告指出經常服用中草藥相較於不服用的人,增加百分二十之機會得到慢性腎臟病。腎功能愈差的,服用中草藥的比例也越高。

台灣洗腎人口之發生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背後之事實值得我們深思及討論,教導國人正確用藥之觀念,不要長期服用成藥及來路不明之中草藥,以及加強藥物的檢測和監測藥物不良反應,以保護國人腎臟之健康及減少醫療資源之支出乃是目前刻不容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