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0:高血脂症治療面面觀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Hyperlipidemia

S20-4
動脈硬化與頸動脈狹窄:心臟科醫師的觀點
Carotid Artery Disease and Atherosclerosis: Cardiologist’s View
林茂欣 高憲立
台大醫院內科部

在台灣,腦中風排名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而將近30%的腦中風病患是起因於頸動脈的粥狀硬化病變。全身心臟血管系統的狀態常能反應在頸動脈的細微變化。頸總動脈內膜厚度增厚是動脈硬化的早期變化,不僅僅反應局部頸動脈硬化斑塊發展的早期現象,更一定程度地代表全身動脈血管硬化的程度,甚至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的象徵。頸動脈狹窄也經常伴隨其他身體器官動脈狹窄的疾病。另一方面,頸動脈內膜厚度的變化,也常被用來評估藥物介入性治療的效益。

儘管藥物治療的進步,已能夠有效地早期預防及早期治療動脈硬化暨相關疾病。但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頸動脈狹窄的發生率仍是年年攀升,包括其導致的併發症。和嚴密的藥物控制相比,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已被證實可顯著地降低頸動脈狹窄病患同側腦中風的發生率。近年來頸動脈支架置放術逐漸成為手術風險高或相關解剖構造不適合手術的病患另一個治療的選擇。隨著器械的進步及更多經驗的累積,相信未來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會成為治療此類病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