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6:下消化管疾病最新的動向
Recent Advance in Lower GI Disorders

S6-1
大腸鏡之最新進展
翁昭旼
台大醫院內科部

從早期的硬式直腸鏡進展到目前最時髦的窄頻高解析度大腸鏡,表面看來是工程科技發明的應用,然而造成影響的,實際上是伴隨而來的觀念之演進。

早期大腸鏡之視角演進了一段時間才到達110度,目前標準的電子大腸鏡之視角為140度,最新的廣角大腸鏡之視角為170度。較大的視角加上可變硬度的設計,相當程度降低了大腸鏡檢查的困難度。這也讓無症狀的一般族群之大腸鏡篩檢逐漸普及,近年來有許多這個主題相關的臨床研究報告與討論被提出,以美國一年有接近15萬的大腸直腸癌新病例,一年有近5萬人死於大腸直腸癌,可以預見這個主題還會熱門好一陣子。大腸鏡篩檢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是篩檢的時間間距,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一次的正常大腸鏡檢查結果,對於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之預防小於50%,而一次的清除大腸鏡檢查後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並沒有比一般族群降低。進一步的探究顯示大腸鏡檢查的品質,可能是個重要的議題。目前認為最為相關且可馬上改善之重點,是大腸鏡檢查退出時所耗費之時間,一般認為不應低於六分鐘。

與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之預防相關之另一觀念的重要演進,就是西方國家終於確認了非隆起型的大腸直腸黏膜內腫瘤的重要性。雖然各研究報告對於這類腫瘤的百分比有些不同,大致上佔有所有大腸直腸黏膜腫瘤的兩到三成,而且比較高比率含有癌病灶(OR為9.78)。由於這類病灶的發現需要一些經驗或訓練,利用染色內視鏡技術或是窄頻內視鏡設備,可以讓這類病灶更容易觀察,不過這兩種檢查方式的重要性,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些不太一致的結果。由於前述這類病灶的被確認,傳統的線圈電燒息肉切除的治療方式,己經無法順利達成治療目標。利用黏膜下藥物注射以達成切除平面的剝離之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以及利用藥物注射和尖端絕緣電刀等特殊設計器械達到黏膜下組織剝離的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兩者都是影響深遠的技術進展。

在消化道內視鏡領域中,膠囊內視鏡的問世可說是一個劃時代的進展,然而它在大腸疾病的診斷上,目前還顯得相當局限,主要是操作者仍然無法控制其觀察的方向。讓膠囊內視鏡長腳並能夠聽從指揮,一直是個夢想,最近義大利與德國合作發表了一個有八隻腳原型機的模型及豬大腸內試用報告。由於目前大腸鏡檢查時操作者施力的方向,常常與腸鏡前端的前進方向不一致,需要借用受檢者之腸壁部份當做力的轉向支點,除了造成疼痛外也有撐破的危險。新型的前端壓力推出及可控導向型大腸鏡之人體使用報告,最近也在以色列、義大利及美國的合作發表。此外還有數種新的診斷及治療器械的進展值得我們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