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1:頭頸癌的診斷和處置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E11-1
口腔癌的診斷和處置
Risk Stratification in Oral Cavity Cancer
廖俊達* 陳一豪* 黃祥富* 張東杰? 林倩?? 范綱行? 王宏銘?
徐正龍? 吳樹鏗§ 秦嗣騏§ 林志鴻∥ 曹中侃∥ 薛純 李麗玉
閻紫宸# 詹勝傑# 謝玲玲** 鄭恩加??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 放射腫瘤科? 腫瘤內科? 放射診斷科§
整形外科∥ 病理科 核子醫學科#
長庚大學公衛學科** 醫技學系??

  口腔癌在台灣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男性癌症30-49歲的第一位,50-59歲的第二位,這些病人大都是中下階層,且經常是家庭唯一的經濟收入者。如果家裡面支撐經濟的男性罹病,幾乎會拖垮整個家庭,並且造成難以收拾的社會問題。台灣頭頸癌醫師的使命就是要為這群頭頸癌病人提供最佳的個人化治療模式,並且讓這群病人早日重返社會。台灣口腔癌與其他區域不同的地方在於大部份病人有香檳酒的病史(香煙,檳榔,酒),因此西方國家大部份是舌癌,印度大部份是頰癌齒齦癌,而台灣的特點是可以同時看到舌癌與頰癌的臨床表現。口腔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流,必要的話再追加術後的放化療,大部份頭頸癌醫師的手術指引是將原發腫瘤切除1公分的安全範圍,大多數病人作精細的淋巴腺切除,並配合整型外科團隊腫瘤切除後外觀及功能上的重建。在這種整合多團隊的治療模式下,口腔癌存活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overall survival)的每一個分期較AJCC-2002年高20%。回顧口腔癌執行根除性手術(radical surgery)的原因,是因為要維持病理報告上大於0.4公分以上的安全範圍,因此手術上的安全範圍需大於1公分,在這種radical surgery情況下我們可以有較好的5-year control及survivals。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治療結果,回溯或前瞻性的分析出33個與檳榔嚼食區域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腫瘤深度,復發時間早晚(手術後10個月之內,之外)及extra-capsular spread (ECS)。根據這些危險因子,我們定出台灣本土口腔癌術後追加放化療的指引,不同於其他oncology groups,我們的特點是2個intermediate risks追加放療,3個以上intermediate risks追加放化療。我們在2006年至2008年發表了16篇與口腔癌存活率相關的paper,主要是臨床病理危險因子的分析,2009年則有4篇分子影像與口腔癌存活率相關的paper。口腔癌risk stratification未來的決戰點,我們相信tumor 本身會說話,所以,將來我們希望可以結合口腔癌治療的臨床資料及基礎研究資料再經由bioinformatics的方式來進一步分析病人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