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1:頭頸癌的診斷和處置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E11-4
下咽癌的診斷與處置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opharyngeal Cancer
王成平 婁培人 楊宗霖 柯政郁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

  下咽癌屬於頭頸部癌症。其腫瘤生長的位置主要在口咽部下方,食道開口的上方以及發聲喉部的兩側和後方。其解剖位置分為梨狀窩(pyriform sinus)、環狀軟骨後區(postcricoid area)以及後咽壁(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因為煙、酒、檳榔的關係,近年來下咽癌新發生病例數每年以15%-20%的增幅逐年快速增加。根據統計,1996年台灣地區僅有290人被診斷罹患下咽癌,以男性而言每十萬人口年齡標準化發生率是2.54人,但至2006年台灣地區新診斷病例已達715人,男性每十萬人口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已達5.16人。男女比例約30-40比l。
早期下咽癌症狀輕微,有時僅有喉嚨異物感或痰中血絲,因此不易早期發現。晚期則會出現喉嚨疼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或是頸部腫塊等症狀。其診斷需藉喉鏡或內視鏡來檢視下咽部,並在全身麻醉下利用硬式喉頭鏡做病理切片檢查。由於台灣地區的下咽癌同時伴隨食道癌的比例高達20%,因此需使用食道鏡或是食道攝影檢查食道。近年來由於內視鏡技術的進步,下咽癌的診斷與評估亦可在無全身麻醉下使用經鼻細徑軟式胃鏡來完成。

  下咽癌之治療考量因素多。除了下咽腫瘤的癌症分期與治療效果之外,還需要考慮治療後吞嚥、呼吸以及發聲的功能。若合併有食道癌的發生時則治療更是複雜。在過去,早期下咽癌的治療以放射線或喉部份切除為主,局部晚期的下咽癌則以全喉切除手術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為主。整體五年存活率約為30-50%,近年來,由於放射線治療和內視鏡手術技術的進步以及為保留發聲功能,臨床上開始藉內視鏡手術來切除早期下咽癌,並且嘗試採用器官保留法(organ preservation)使用化療藥物以及放射線來治療局部晚期下咽癌。至於大範圍的切除手術則在前述治療後復發時當做拯救手術之用。前者可以縮短治療時間以及避免放射線治療的後遺症。初步看來治療成效很好,但仍需更大規模的研究以及更多的病例經驗來證實。而後者,先前的臨床試驗證實其存活率不變下有近1/3至1/2的病患可以保留發聲功能。儘管如此,近來有些報告質疑其可行性,因此仍需更多的研究。總之,下咽癌的治療須多因素考量,視病患個案選擇最適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