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1:頭頸癌的診斷和處置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E11-5
口咽癌的診斷與治療
王駿瑋 柯政郁* 婁培人* 王成平* 楊宗霖* 林志峰* 成佳憲
台大醫院放射腫瘤科 耳鼻喉部2

  口咽包含舌底(tongue base)、軟顎(soft palate)、扁桃腺(tonsil)、以及口腔後咽壁(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等部位,此區域富含有相當多的淋巴循環通過,因此根據過去統計,約有15-75%的口咽癌患者伴隨有淋巴結侵犯之表現。

  除了理學檢查之外,核磁共振或是電腦斷層都有助於判斷腫瘤侵犯的程度。另外也可考慮安排氣管鏡或是食道鏡檢查,因為口咽癌有時會伴隨著其它的上消化道或呼吸道腫瘤。近期的研究也指出,部份口咽癌的發生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感染有高度相關,尤其是HPV-16、18、31、33、35這幾種亞型的病毒,因此像是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或是ISH(in situ hybridization)等實驗室檢驗也有助於判斷疾病的治療預後。

  針對早期的口咽癌患者,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對於晚期如第三、四期的口咽癌,若臨床上未有遠端轉移現象,目前在多數的醫院的治療方式主要為下列二種:一種為先施行根除性手術,之後加上輔助性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放射治療(adjuvant radiotherapy or adjuvant chemoradiation)。另一種則是直接以同步性化學放射治療為主(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不管是何種期別及處置方式,放射治療在口咽癌都扮演相當重要角色。然而過去此部位的放射治療除了在療程中會帶給病人相當大的不適外,如口腔喉嚨黏膜發炎(mucositis)、皮膚反應(skin reaction)、吞嚥疼痛(odynophagia)等放射反應,治療後也會造成許多的長期後遺症,例如口乾(xerostomia)、吞嚥困難(dysphagia)、頸部肌肉纖維化(fibrosis)、牙關緊閉(trismus)等等,因而造成患者的生活品質下降,難以回歸到正常生活。

  所幸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進步,一些新式治療像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螺旋刀(tomotherapy)、電腦刀(Cyberknife)、銳速刀(rapidARC)等放射技術的出現,能夠改善之前放射治療的缺陷,利用軟硬體科技的進步,使得放射線的劑量能更集中在腫瘤區域,希望讓疾病控制能更進一步提昇,並能有效降低鄰近正常組織的傷害,減輕治療的副作用,讓病患之後保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只不過各類新式放射治療技術,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及適應症,並不是每一位病患都適合來使用,經過治療前的仔細的評估與溝通,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