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7:肺癌診斷與治療的新進展

E7-2
肺癌影像學的新進展
Recent Advance of Lung Cancer Imaging
張允中 顏若芳
台大醫學院放射線科

  肺癌為台灣癌症死亡原因之最重要原因之一。肺癌之術前臨床診斷主要以影像為主,包含胸部x光影像、電腦斷層影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正子斷層影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與磁振造影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在肺癌之偵測上,電腦斷層影像扮演最重要與基本腫瘤分期關鍵,對於主要肺腫瘤位置、局部侵襲狀態予遠處轉移,現代之多切電腦斷層影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無疑是最快速與方便之工具。細切電腦斷層影像(thin-section CT)能夠有效偵測微小至數毫米之肺臟結節,與微小之毛玻璃狀病變,例如肺泡細胞癌(BAC),或多發肺癌之偵測。有效利用CT導引進行胸腔病灶活體切片或微小病灶之定位導引胸腔鏡手術,均有利肺癌之診斷與治療。CT導引胸腔切片若加上細胞學診斷可以將正確率由93.0%提升至96.4%。電腦斷層影像之較大限制在對於縱隔腔淋巴病變之確診,CT依照淋巴節之大小標準來評估之敏感度較低。正子斷層掃瞄之廣泛臨床應用,發現對於肺癌分期分佈與轉移之評估有很大之影響。許多國外大型統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8F-FDG PET優於CT來偵測縱膈腔之淋巴轉移,即使在台灣因為肺結核盛行,PET仍較CT在淋巴病變分期準確 (82% vs. 66%)。事實上PET對於小於1公分之病灶與淋巴病變仍有限制,PET與CT在肺癌之診斷上是具有互補性質。胸部x光影像由於方便、輻射劑量低、並可以提供胸腔疾病之重要訊息,但在某些位置之肺臟病變,由於位置關係,胸部x光影像敏感度不足,國外初步研究顯digital tomosynthesis在肺臟結節之偵測優於數位胸部x光影像。近年來功能性影像技術,例如18F-FLT PET、MRI與MDCT動態顯影、MRI波序、全身擴散影像與標靶顯影劑之發展,亦被應用到肺癌診斷、分期、治療效果之評估與預後之研究。肺癌影像新技術之發展為多樣化與整合性,相信對於癌症之診斷與治療會有極大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