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社區末期醫療照護新境界
New Horizon of Community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E1-5
社區善終照護準備計畫
Quality of Death Care Plan in the Community
陳慶餘
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2010年七月,新加坡連氏基金會公佈一份世界各國善終品質 (quality of death) 調查評比報告,共調查40個國家,其中英國排名第一,台灣雖名列第14名,卻領先日韓,在眾多指標中,我國的安寧緩和醫療在可近服務的指標上表現較差。目前台灣有41家醫院設置安寧病房、65所安寧居家服務機構、69家提供安寧共同照護;台灣每年約三萬多人因癌症過世,不到三分之一的病患接受過安寧緩和照護,其中有33%接受過安寧居家照護。2009年9月健保局擴大實施安寧緩和照護的對象及場所,此項措施有助於改善安寧緩和照護的可近性。依據英國安寧緩和照護的準則,強調末期病人喜好的醫療照護及往生地點(Preferred Priorities for Care),根據台灣的調查資料顯示,80%的病人選擇希望在家中往生,但實際上能在家往生的比例不到20%;若病人生前曾接受過安寧居家照護,則高達三分之二的病人能夠在家往生,因此為提昇末期疾病生活品質,社區善終照護準備計畫應列為優先推動之改善目標。

  首先應探討病人為何無法在家往生的原因。台灣社會老化漸趨嚴重,老年人口增加迅速,在長照機構養護的老年人面對末期生命的比例也隨之增加,故社區往生的選擇除了在家往生之外,應將長照機構列入另一場所。衛生署已在著手進行,提昇長期照護機構人員的末期臨終照護能力相關課程之開辦。至於大多數選擇在家往生的民眾,根據文獻回顧,在家往生卻不能如願的原因包括:病人的低功能健康狀況、選擇的喜好、是否有接受過居家照護及其頻率、家屬接受度等;另一方面,而影響接受居家照護的病人在臨終前轉到醫院的原因:包括急性醫療的情況、無法控制的症狀、瀕死症狀、家人照護能力等四種因素。在接受安寧緩和照護的狀況下,在家往生或醫院往生何者較能得到善終?國內調查結果顯示:在家往生比醫院往生較能得到善終。

推動社區善終照護準備計畫,建議如下:
1. 增加提供安寧照護的醫院及團隊數目,並訓練開業醫師具備安寧緩和醫療的照護能力。
2. 對於生前選擇在家往生的病人,應預立照護計畫,且教育家屬具備死亡準備的知識及瀕死症狀的瞭解。
3. 推廣社區安寧緩和教育,組織社區資源(包括民間、宗教團體等),及建構成支持末期病人在家中往生的社區資源網絡。
4. 在醫院出院準備計畫中,應針對選擇在社區往生的老人或末期病人,提供持續性照護。不僅醫院安寧緩和團隊可以提供選擇長期照護機構或居家照護之會診,而且協助處理臨終前急性醫療狀況之住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