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5:抗血小板治療新進展
New Advance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E15-2
血小板功能檢驗之評估
Assessing the Role of Platelet Function Testing
林正修
彰化基督教醫院檢驗醫學科

  血小板功能檢驗傳統上被運用在與血小板相關之出血性疾病篩檢與診斷,近來因為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監測而逐漸熱門。傳統檢驗如血小板凝集試驗儀,操作耗時費力,因此多設立在特殊血液凝固實驗室。隨著新一代標靶式抗血小板藥物發展,新式血小板功能檢驗逐漸問世。因為研究顯示,若對抗血小板藥物療效反應差者容易發生動脈硬化血管阻塞。因此如何監測療效、即早調劑變成重要的研究課題。新式血小板功能檢驗的特色是操作容易而且不受限於在中央實驗室執行檢驗,可以是床邊檢驗或近病人端的檢驗運作模式,進而縮短報告時間。近十年來,台灣逐漸引進新式血小板功能檢驗儀器包括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 (PFA)-100 (Siemens)與VerifyNow (Accumetrics) 等。目前血小板功能檢驗運用的範圍包括臨床預後預測與抗小板藥物療效監測。這些藥物包括(1)Aspirin,(2)ADP受器(P2Y receptor) 拮抗劑(如Clopidogrel)及(3)糖蛋白IIbIIIa拮抗劑。醫師可以根據血小板功能抑制狀況調劑或在對藥物產生抗性時改用合適之抗血小板藥物。然而,臨床研究顯示這些血小板功能檢驗在監測抗血小板藥物的反應結果不一致。個人生理變異、操作變異與實驗室參考值(reference range/cutoff)也可能會影響血小板功能檢測結果判讀。雖然利用血小板功能檢驗可以協助調整抗血小板藥物劑量,但是目前為止尚無一種血小板功能檢驗是被確認可以達成此目標。仍待前瞻性研究證實的問題為(1)是否血小板功能檢驗可以預測血管栓塞發生?(2)診斷用藥後是否有療效反應之標準為何?(3)是否改變劑量或藥物可以改善臨床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