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20:居家照護面對的問題
Home Care System in Taiwan

E20-5
居家無障礙環境
Accessibility Home
陳政雄
老人建築研究室
陳政雄建築師事務所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21世紀的台灣,將進入「人生80歲」的時代。隨著平均餘命的延長,「日常生活動作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衰退的人也愈來愈多。「居家」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同生活動作能力的人,需要不同的居家環境。因而,居家無障礙環境愈來愈重要;具備無障礙的居家環境,才能達到安全、安心、安定的居住品質。

  無障礙環境應由身邊的自助用具、生活輔具開始,再擴大到單元空間、建築物、社區環境、都市規劃等課題。首先,由自助用具補助衰弱的機能。其次,由生活輔具幫助水平或垂直的移動。以柺杖、助行器、輪椅、平頂吊車(transfer)等完成平面交通;以樓梯、樓梯昇降機、電梯等完成垂直交通。居住環境中,需要適合人體工學的建築設備,例如,噴水馬桶、和洋折衷浴缸、扶手等,才能設計適合各種生活需求的單元空間,包括:進出口、門廳、走廊、臥室、化妝室、廁所、浴室、廚房、餐廳、客廳、起居室及其他交流空間等。然後,將各種單元空間組合成住宅、商店、學校、醫院、公共建築等不同建築物。最後,配合良好的社區環境,提供足夠的公園綠地、親水設施,以及方便的都市交通,構成完整的無障礙環境體系。所以,無障礙環境是一個綜合性、連續性的系統,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無障礙環境不只可以補足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等行動不便者的需求,也可以滿足智能不足、認知障礙等生活不便者的需要。另外,還有許多人需要無障礙環境,包括:兒童、老人、孕婦,以及提重物的人、暫時受傷的人等。這種觀念就是把無障礙環境當成大家的環境來經營,而不是專為某一特殊的人而作的環境,是正常化社會(normalization society)的基本條件。

  無障礙環境的目標:使社會上的任何分子都可以平等共享可及、可用的生活環境,促進大家的社會參與機會。無障礙環境的原則:首先,沒有障礙就不必無障礙;其次,如果有障礙就一次解決;最後,必先分解每一動作,再各別處裡,讓每一動作都可以順利完成。如此,就可以達成無障礙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