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9:消化性潰瘍及潰瘍併發症治療之最新進展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ptic Ulcer and Ulcer Complications

E9-4
壓力性潰瘍之最新進展
Recent Advances in Stress Ulcer
張君照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

  自19世紀起發現重症患者身上因為身體承受壓力而導致潰瘍之發生,稱之為壓力性潰瘍。例如因為嚴重燒燙傷後造成的消化性潰瘍稱為Curling Ulcer以及因為頭部傷害後造成之消化性潰瘍稱為Cushing Ulcer。陸續相關之研究有許多類似壓力性潰瘍的名詞。如壓力性胃炎,壓力性胃糜爛,出血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壓力相關黏膜疾病(Stress-related mucosal disease),壓力相關黏膜傷害(Stress-related mucosal damage)。壓力性潰瘍之預防及治療值得重視之原因是會造成嚴重出血而使死亡率增加。

  目前壓力性潰瘍的發生率約6-10%,在許多研究上的報告不一致。最主要是因壓力性潰瘍之定義不同,但若以重症患者造成臨床上顯著出血,則其發生率約1.5-4%,而相對死亡率為2∼4倍。

  壓力性潰瘍之致病機轉是多因子。但最主要之原因是因為低血容積造成臟器灌流不足後,導致胃黏膜缺損再加上胃酸的侵蝕,然後發生急性潰瘍。壓力性潰瘍的危險因子包括有呼吸衰竭,凝血功能異常,低血壓、敗血症,心臟衰竭,腎臟衰竭,類固醇藥物的使用,但經研究分析最後認為呼吸衰竭並使用呼吸器超過48小時及凝血功能異常是造成壓力性潰瘍發生胃腸道出血的獨立變項因子。

  藥物在預防壓力性潰瘍的發生有許多研究,使用的藥物有制酸劑,第二型組織胺受器拮抗劑及質子幫浦抑制劑。其中以質子幫浦抑制劑之效果最好,幽門螺旋桿菌在壓力性潰瘍的角色仍未知,仍待進一步的研究,早期腸胃道餵食是否能降低壓力性潰瘍出血的發生,目前的研究也不足夠支持。

  壓力性潰瘍出血的治療包括有藥物的治療、輸血、靜脈輸液、內視鏡止血術甚至外科手術。

  未來壓力性潰瘍的研究應在探討其基本的致病機轉,新的檢測工具能早期發現胃黏膜血流灌注不足以及開發新的胃黏膜保護機轉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