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9:消化性潰瘍及潰瘍併發症治療之最新進展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ptic Ulcer and Ulcer Complications

E9-5
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最新治療
Current Management of Peptic Ulcer Bleeding
羅景全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科

  消化性潰瘍出血有80%會自然停止,20%會持續或再發,因此仍有相當之死亡率(10%),為國人第十四大死亡原因。針對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需評估其預後分數,分辨風險高低並給予相對應之治療。Blatchford score主要依據血壓、血紅素、BUN高低、有無肝病、心衰竭等加以評分。 Rockall score除了看年齡、有無休克、共病症(comorbidity)、還包括胃鏡檢查之發現。年長(>70)、有共病、再出血、院內出血、休克、需要開刀止血等皆為不良預後因子。胃鏡檢查除了瞭解出血之原因、分辨高低風險病患,讓低風險患者可帶藥出院,也讓高風險患者經內視鏡止血治療後,降低潰瘍併發症及死亡率。文獻險示所有內視鏡止血治療皆優於單獨使用藥物治療,內視鏡止血治療又以使用熱探子(heater probe)或止血夾(hemoclip)效果優於注射治療(epinephrine injection)。在執行內視鏡檢查與治療的時間點上,建議於出血24小時內完成即有非常大的幫助。於8-12小時內與24小時內完成內視鏡檢查相比,潰瘍再出血、因出血需要開刀、與死亡,兩組沒有差別。至於在執行內視鏡16-24小時後,再做一次胃鏡(second-look endoscopy),多數狀況下,並無特別之幫助。在藥物治療上,proton pumper inhibitor(PPI)能有效抑制胃酸,明顯降低潰瘍出血患者,完成內視鏡止血後,再出血及出血需要手術治療之風險。使用histamin-2 receptor antagonist則無法降低再出血及出血需要手術及死亡之發生。口服PPI相同於針劑之PPI也有一定之療效。至於是否需要使用到standard high dose之 PPI (即先給80mg,再每小時8mg)三天,研究顯示high-dose與 non high-dose PPI,在降低潰瘍出血患者再出血、出血需要手術治療、及出血死亡上似乎沒有差別。如於內視鏡檢前先針對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者使用PPI,能明顯降低潰瘍之嚴重度及需要內視鏡止血之機率,但在潰瘍再出血、出血需要手術治療、及出血死亡上沒有差別。患者如於成功潰瘍出血止血後,又再發生出血,應先考慮再次執行內視鏡止血,如果無法成功,經動脈栓塞血管止血(percutaneous embolization),應為手術前之最佳替代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