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口腔癌治療的最新進展
Management of Oral Cavity Cancer

S1-2
早期與晚期口腔癌治療之比較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for Early and Advanced Oral Cavity Cancer
戴世光 朱本元 張學逸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喉頭頸科

  台灣地區的口腔癌病變95%以上為鱗狀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發生率與死亡率在過去10年內仍繼續增加,每年有超過4000例的口腔癌被診斷,目前為男性常見癌症的第四位,但在年輕男性族群(30-49歲)卻是最常見的癌症。口腔癌的問題除了戒除檳榔、菸、酒的預防措施之外,透過口腔癌篩檢以便早期診斷與治療,也是降低口腔癌死亡的有效方式。早期與晚期口腔癌的處置,不論在檢查、治療以及預後,都有十分明顯的差異。

  早期口腔癌(T1-2)多數病變僅出現在口腔局部,頸部轉移的機會較低,遠處轉移的出現機率更少。治療前的檢查除了常規血液、胸部X光片、腹部超音波等等,影像檢查可以針對頭頸部安排電腦斷層或MRI。治療早期口腔癌以手術徹底切除為原則,對於N0期病患頸部可以採用預防性頸部廓清手術或密切追蹤。多數(65%)早期口腔癌,可以單純局部切除,不需切除顏面骨骼以及複雜的重建手術,僅有少數(18%)須接受術後放射線治療。治療後病患的吞嚥及語言機能損傷影響十分有限,5年存活率超過80%。

  晚期口腔癌(T3-4)局部腫瘤侵犯較大,一半以上可發現頸部轉移,是影響頭頸癌預後的最重要因素。若局部或頸部腫瘤未能控制,超過20%的病患可見遠處轉移。晚期口腔癌治療前的檢查,除需仔細的頭頸電腦斷層或 MRI評估之外,尚需胸腔電腦斷層以增加胸腔病灶之診斷率,並且要為重建手術做妥善準備。晚期口腔癌的手術有65%需要施行下頷骨、上頷骨或上顎等骨骼的切除,68%須施行複雜重建手術以改善外觀或維持口腔機能,65%以上須接受術後放射線治療。晚期口腔癌治療後的口腔機能決定於手術切除部位與範圍,其實也就是決定於診斷時腫瘤的大小,5年存活率往往少於50%。

  透過早、晚期口腔癌治療的比較,可以說明口腔癌早期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國內口腔癌的診斷,晚期病例仍然偏高。而晚期口腔癌的治療效果只有早期的一半,治療後功能的影響也很明顯。台灣口腔癌的罹病人口多為中壯年,社會衝擊十分嚴重。透過正確有效的防治、篩檢以及正確的治療,將可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