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4:相會在皮膚
Skin : A Gathering Place for Medicine

S14-5
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困難案例的診斷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Sherlock Holomes Approach for Challenging Patients
蔡呈芳
台大醫院皮膚科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定義是一種突發性、暫時性的皮膚膨疹。蕁麻疹最主要的特徵是單一的病灶24小時內就自動消退,不留痕跡。據粗略的統計,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蕁麻疹。大多數蕁麻疹整個病程多數在兩週內結束。但仍有少數人進入慢性期,這是指病程發作期間超過六週以上。

  多數急性蕁麻疹是因食物與藥物而引起,前者如海鮮,而後者如抗生素、消炎藥。食物、藥物、感染(病毒、細菌、黴菌、寄生蟲)。而民間傳統上一般相信蕁麻疹與食用生冷食物有關,但西醫則有不同看法。蕁麻疹可細分為近五十種,有些是因冷、熱、壓力、震動所引起,這些統稱為物理性蕁麻疹,也有接觸化學物質,乃至接觸水而引起,當然日光(紫外線)照射也可能。慢性蕁麻疹雖然並不是一個難治的疾病,但卻常造成病人及醫師的諸多困擾,對患者的困擾在於不定時發作,且多數會癢,而對於醫師的困擾卻常是因為雖然例行性的抽血,對慢性蕁麻疹基本上無幫助,但患者常深信找出過敏原是根治的唯一方式。雖然自體免疫性蕁麻疹(autoimmune urticaria) 患者約佔30~50%的比例,但常規的抽血病無法檢測,自體血清皮內注射方式初步篩選,專一性及靈敏度也分別只有70%及80%。至於坊間常做的項目,如過敏原分析、微量元素、甚至重金屬,並無幫助。

  慢性蕁麻疹以原因不明最為常見,但10-27%患者,可能出現有甲狀腺抗體,更有少數患者有C型肝炎或幽門桿菌的存在。更少數則是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在一份研究中系統性疾病只佔所有成因的1.4%。如何在現有健保體制下,發揮如同偵探般的靈敏判斷力,找出潛在病因,將頑固難治的慢性蕁麻疹搞定,是現行醫療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