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1:藥物與疫苗的安全與傷害救濟制度探討

S21-3
台灣的疫苗安全監測系統
Immunization Safety Surveillance in Taiwan
黃婉婷服務單位: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

  疫苗安全影響公眾對疫苗接種政策信心甚鉅,因此,疫苗安全監測為所有疫苗接種計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監測疫苗不良事件( adverse event)之目的,在於早期偵測罕見(發生率常低於萬分之ㄧ)或未於臨床試驗發現之不良事件,並釐清該事件為接種後時序相關的偶合事件( coincident event),抑或為因果相關的不良反應(副作用)(adverse reaction or side effect)。疫苗安全監測在評估暴露(疫苗接種)與預後(不良事件)間因果關係時,所使用之藥物流行病學方法,與傳統傳染病監測方法亦有所不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009–10年 H1N1新流感大流行時,建構了跨政府部門、多面向之上市後 H1N1新流感疫苗安全監測體系,其核心架構包括:計算特殊關注不良事件背景發生率、監測疫苗接種劑數、監測接種異常事件(programmatic errors)、疫苗不良事件被動監測(自發性通報)、串聯大型資料庫主動監測等。截至 2010年 4月 3日止,全國共已接種約 567萬劑 H1N1新流感疫苗,接獲 33件接種異常事件, 1,386件自發通報不良事件;依本土疾病背景發生率估算,約有 8件 Guillain-Barre syndrome、299件 seizure、344件 Bell’s palsy、 2件 anaphylaxis、70件 immune thrombocytopenia,預期將於接種後特定危險期內偶合發生。以藥物流行病學方法評估 H1N1新流感疫苗安全,則不良事件除時序上發生於疫苗接種後外,事件並無新臨床症候群聚( unexpected adverse event pattern cluster)或發病間隔群聚( temporal cluster),以主被動監測資料所計算之特殊關注不良事件發生(通報)率,亦未高於未接種該疫苗對照族群之疾病背景發生率。此跨部門上市後疫苗安全監測之運作模式,將延續在 2010–11年流感季季節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執行時,同步監測疫苗安全。
於疫苗核准上市後常規進行疫苗安全監測,可提供公衛部門政策制定與評估之參考。展望未來,台灣具有建立與已開發國家同等級、甚至更高水準的上市後疫苗安全監測系統之條件;在此之前,包括:建置即時之疫苗資訊系統以逐筆蒐集接種紀錄、串聯電子病歷或其他資料庫以增加監測效率、規劃溝通策略以有效對大眾傳達專業訊息等,將是有待政府跨部門合作解決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