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4:住院科制度在台灣之試行
Trial of Hospitalist System in Taiwan

S24-3
住院科醫師主導的緩和醫療
Hospitalist-based Palliative Care
許甯傑 樹金忠 林裕? 柯文哲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

  緩和醫療最初之發展是針對罹患癌症的末期病患,以增進其生存尊嚴、生活品質及靈性需求為目標。近十年來,緩和醫療的概念已擴展至非癌症病人,然而依照目前現況,一般非癌症病人能接受的緩和醫療的資源相當貧乏,遠不及癌症病人,對於各種急、慢性器官衰竭,也無法一體適用癌症病人的指導準則。

  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流程為先進國家的趨勢。UCLA在2005年率先嘗試使用End-of-Life Symptom Management (ESMO) order protocol,來指導疼痛及臨終症狀的控制。Mayo clinic於2007年開始使用palliative order set作為夜間值班住院醫師的指引,加強對於DNR病人的照顧。對於一般非癌症病人,澳洲也提出pathway for improving the care of the dying (PICD) protocol,在其發表的pilot study中,85%為非癌症病人。臺大醫院的住院科制度示範病房,專門收治來自急診的急性病患,病情複雜度高,有許多末期器官衰竭病患,如何使這些病人獲得適當的緩和醫療 (安寧療護),是病房工作的重點之一。根據病房前5個月來的統計,大夜班期間護理人員需要通報值班醫師處理的狀況中,有30%是發生於已簽署DNR病患,此外,需要值班醫師立即到場評估處理的狀況中,更有高達50%是DNR病患。

  在美國施行住院科制度的經驗中,非癌症的緩合醫療乃大勢所趨,也適合由專職照顧住院病患的住院科醫師來主導,以其全心的投入來提升照顧的品質。台灣在非癌症的安寧照護領域一直欠缺,需要急起直追,不僅是為了醫療資源的妥善分配,更為了臨終照護品質的提升,期許未來住院科制度能成為實行非癌安寧照護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