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週」健康講座

國健週-4
為什麼血糖高需要治療
曾慶孝
臺大醫學院 內科教授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所引起的臨床疾病,主要的表現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糖尿病主要可分為第1型與第2型。臨床上以第2型為最常見,在臺灣約佔所有糖尿病的97%左右。糖尿病病人如果沒有將其血糖適當控制,並矯正其相關代謝之異常(如血脂及尿酸之異常等),臨床上可以引起許多急性及慢性的併發症,導致病人身體器官之損害及死亡。

急性併發症
血糖升高如果沒有及時控制妥當,可能會引起急性高血糖症,臨床上可發生非酮性高滲透壓症候群或酮酸血症,其主要的症狀如下:
1. 比較容易覺得飢餓或口渴
2. 小便的頻率比平常增加
3. 晚上睡覺時可能常常要起床小便
4. 容易覺得疲勞沒有力氣
5. 視力模糊或對著光源看時會有光圈的產生
6. 有些病人可能會有皮膚或陰部搔癢的現象
7. 體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急遽下降
如病人發生以上之急性高血糖症時,最好立刻送醫。其治療原則為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積極控制感染及可能誘發的原因。

慢性併發症
  血糖長期升高而不予控制則可以引起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一般我們將糖尿病之慢性併發症分為大血管疾病和小血管疾病兩大類。這些慢性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病理變化主要是血管的疾病。

   大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因是動脈產生了粥狀硬化,使血管發生狹窄或閉塞,進而影響其灌流器官產生病變。由於產生病灶的動脈供應身體不同器官,因此臨床上就有不同的疾病發生,如供應腦部血管的動脈阻塞會產生暫時性腦缺氧或腦梗塞,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產生阻塞會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而供應下肢血流的動脈阻塞(週邊血管疾病)則會引起足部的潰瘍或壞疽。

   小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微血管的病變引起。臨床上可造成眼睛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等。糖尿病造成的眼睛病變除了有視網膜病變之外,也會引起白內障及青光眼,成為成人失明的主因。腎臟病變會引起水腫、蛋白尿、血壓上升等症狀,甚至腎衰竭引起尿毒症,而需要終生洗腎。在洗腎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為糖尿病造成。神經病變也是糖尿病很容易發生的併發症,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 引起全身性的神經退化,造成周邊肌肉萎縮、皮膚變薄及手腳麻木疼痛等。如果自律神經系統出問題,則容易出現拉肚子、便秘等症狀;或是發生姿勢性低血壓容易頭暈或昏倒;有些患者則是影響到腿的一、二條神經,而影響行走。糖尿病的足部潰瘍也可以由神經病變造成足部壓力點改變並經由不斷磨擦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