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pective on Planning for and Responding to the H1N1 Pandemic in Taiwan

S1-1
林立人分局長
疾病管制局第五分局

  2009年4月28日當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流感大流行分級從phase3提升為phase4時,我國同步於當日成立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公告為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展開後續的防治措施。WHO於2009年6月11日發布提升H1N1新型流感疫情為phase6,也就是世界大流行(pandemic),依據對新流感病毒的瞭解,宣告為溫和(Moderate)大流行,同時呼籲各國依據其防疫能量採行相關防治策略,並建議單靠圍堵策略不能完成有效阻絕病毒的入侵,宜採行減災的策略等。因此,我國於2009年6月19日將H1N1新型流感自第一類法定傳染病移除,改為流感併發重症時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當疫情趨緩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2010年2月24日奉行政院院長核定同意解散,共運作302天,召開過43次會議。自2009年11月1日起開始實施H1N1新型流感疫苗預防注射,總計使用約566萬劑,全國大約25%接種率,此次疫情,統計至2010年4月18日,國內共累計917例H1N1新型流感住院病例,其中41例死亡。

  自2003年發生SARS後,從SARS的經驗,這幾年政府部門執行多項因應流感大流行的準備工作,諸如認知新興傳染病的流行所造成的可能衝擊是關係著國家安全,面臨傳染病的挑戰,必須要有類似軍事作戰的指揮系統,平時培訓專業人才(例如:具流行病學訓練的醫師),儲備防疫物資(防護裝備、抗病毒藥品及疫苗等),健全醫療體系以因應分級照護之需求,同時也需要有多元的大眾溝通方式,將相關防疫訊息正確而有效的傳達,藉以降低民眾的恐慌。

  2009年4月28日成立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後,行政院指派衛生署署長擔任指揮官,同時由行政院副院長擔任總指揮官,統籌指揮協調相關部會投入防疫工作,這期間中央結合全國25縣市的地方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過6個區域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指揮官的協助之下,展開了一系列的防治策略;諸如動態蒐集國際疫情資訊、進行疫情病毒監測分析,提供調整防治策略的參考;在尚未有疫苗的時期,加強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及手部衛生的習慣,校園部份採用325停班停課標準;提高抗病毒藥物的儲備量(10%→25%),設置流感診所(2920家)及醫院流感門診(96家),以利類流感民眾就醫採行必要的流感快篩及抗病毒藥劑之使用。另外採購1500萬劑疫苗(國光1000萬劑,諾華500萬劑)自2009年11月1日起執行預防注射,總計分12個序位,依序施打,並於2009年12月12日為全民開打日,當日有約57萬人接受疫苗注射。

  H1N1新型流感疫情自2010年2月全球疫情持續降溫,國內第二波疫情確定結束,因此於2010年2月23日報請行政院同意解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衛生署仍將持續辦理各項疫情監視,並透過IHR與WHO密切聯繫;自4月1日起減縮疫苗接種據點,持續不良反應監測及受害救濟審議;以公費儲備之抗病毒藥劑支應防疫所需並鼓勵維持衛生行為。本次疫情控制經驗與教育極為寶貴,未來將據以檢討,更新策略規劃,以備下次流行疫情控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