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1:醫學生學習與畢業後訓練的教育連結
Educational Alignment between Medical Student Learning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程 序 表

E11-4
畢業後醫院教育環境之評量與銜接
Measurement and Transition of Postgraduate Hospit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蔡哲嘉 陳正生 顏正賢 賴春生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臨床教育訓練部

  從醫學生到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乃至住院醫師專科訓練是醫學教育訓練的連續性的動態成長過程,對學習者也造成鉅大銜接轉變挑戰。近年來臨床教育/學習環境的評量(Clinical educational/learning environment measurement)是臨床教育練品質改善的有效策略與步驟,藉此發掘缺失弱點,強化優勢長處,協助培訓醫師因應銜接衝擊,營造有效友善的臨床學習教育環境。

  文獻報告Roff (2005)發展之「畢業後醫院教育環境評量」(Postgraduate Hospit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PHEEM)問卷是最被廣泛使用具高信效度的測量工具(共有40題),分為三大面向:(1)學習者角色自主觀點(perceptions of role autonomy)14題;(2)臨床教學觀點(perceptions of teaching)15題;(3)社會支持觀點(perceptions of social support)11題。每個面向總分達滿分之50%以上評定為正向良好的臨床教育環境。最近Wall(2009)運用PHEEM測量工具進行大型國際合作研究,從1563受訓醫師樣本進行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關連性最強的第一類因素得分最高四項是:(1)臨床教師具有良好的導師技巧、(2)定期回饋、(3)針對優缺點給予良好回饋、(4)有效運用學習機會;關連性居次的第二類因素最高四項是:(1)工作時數、(2)保障接受教育訓練時間、(3)工作負荷、(4)聘任契約;第三類因素中最高四項是:(1)種族岐視、(2)性別岐視、(3)執行不適當的臨床任務、(4)不適當地被呼叫。
Chambers(2000)認為評量與改善臨床學習教育環境應從三個面向進行:(1)實體環境(Physical environment);(2)情緒環境(Emotional climate),如建設性回饋、社會支持、避免霸凌與騷擾;(3)智識環境(Intellectual climate),如病人照顧與臨床實務學習,學習者主動參與,鼓勵有計畫的教育模式。

  針對畢業後醫院教育環境之評量與銜接,我們提出下列建議與策略:(1)評量受訓學員的精疲力竭與壓力程度,給予充分社會支持與有效導師輔導機制;(2)規劃完善的新進人員職前訓練課程,讓受訓醫師從外圍生疏逐漸加強參與進入核心團隊,達到「情境學習、實踐社群」(Situated learning, community of practice)之教育目標;(3)依學習者的需求與準備度提供彈性化的核心能力及專業素養培育課程,而訓練成效評估力求標準化;(4) 促進學習者與教師間互動之典範學習,營造「尊重、互助」的組織文化。結論: 將銜接適應之威脅轉化成學習成長的機會,幫助受訓醫師順利因應畢業後醫學教育挑戰(Teunissen,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