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4:台灣遠距照護之現況和前瞻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Advance of Telecare of Taiwan

程 序 表

E14-2
連續性健康促進與照護之資通訊架構藍圖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Roadmap towards Continuous Health Promotion and Care Delivery
陳俐瑾、賴飛羆
台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透過現代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民眾的健康照護已從過去單一事件的疾病治療漸漸走向慢性疾病的管理與健康促進,轉為積極的關心並管理自我的健康狀態,形成以個人為中心的連續性健康促進與照護。過去資訊技術輔助醫療行為已行之有年,然而所建置的運用服務大多集中於醫療機構內部,同時多以輔助醫療人員為主。本研究著手於發展連續性照護之資訊架構藍圖,以人為中心,從預防、就醫、診斷、處置、追蹤等過程規劃一資訊平台架構,著重於病患的輔助,以及於醫療機構外的協助。本研究共計可區分為三面向:基礎架構面 (Infrastructure Layer) 、應用面 (Application Layer) 、與服務面 (Service Layer) 。

1. 基礎架構面:為達到以人為中心之服務導向,本平台融入個人健康紀錄 (Personal Health Record, PHR) 的概念,強調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 與整合性 (Integration) ,導入多種國際醫療資訊標準,包括CCD (Continuity of Care Document)、SNOMED、RxNorm等,以彙整異質平台與儀器之資料。並且善用以網際網路為基礎 (Web-Based) 達到跨平台、異地分享、維護容易的特性。

2. 應用面:以病人為中心,從預防、就醫、診斷、處置、追蹤等過程,規劃多種資訊應用服務,內容涵蓋健康促進、就醫選擇、個案管理、遠距照護等多種服務,以輔助病患的應用服務為主,並整合多家廠商之儀器設備,連續性的蒐集個人健康資訊。

3. 服務面:即民眾所接觸與接受到的服務模式,可區分為人為服務模式與資訊平台模式。人為服務模式即客服遠距照護模式,由個案管理師監控個人生理數值,並定時給予健康建議與關懷。資訊平台模式即民眾登入個人健康照護資訊平台,透過與資訊平台的互動獲得健康新知與個人健康管理。

  本資通訊架構藍圖將成為個人連續性健康促進與照護之基礎,作為跨時間、空間、機構、單位之個人健康資訊網絡平台,透過個人健康資料之完整、健康建議與決策支援以及慢性疾病的管理,達到醫療資源的有效運用、民眾健康促進、以及節省長期照護下的急性救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