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7:心率之調控與養生
Bettering Your Heart Rate Control : Mechanisms and Maneuvers

程 序 表

E17-3
躺位與心率之調控
Heart rate control in recumbency
陳高揚
楊梅天成醫院 陽明大學醫工所

  心率的調控主要是受竇房結節律細胞的基本發電頻率和自律神經系統兩個因素影響。為因應身體的需要,自律神經系統會即時的調整竇房結節律細胞的發電頻率,也因此使得心率不會一成不變而有變異,藉由心率變異度分析應該可以推知自律神經系統活性。心率變異度的頻域分析則是將心率的訊號做快速傅立葉轉換可以得到功率頻譜曲線,在功率頻譜曲線通常可以發現兩個明顯的波峰,即在0.15到0.40赫茲的高頻處,由副交感神經調控的波峰,以及在0.04到0.15赫茲處,由副交感神經及交感神經同時調控的低頻波峰。一般以高頻功率比( = 100 x 高頻功率/總功率)做為副交感神經活性的指標,低頻功率比( = 100 x 低頻功率/總功率)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共同調控的指標,而低高頻功率比( = 低頻功率/高頻功率)為交感-副交感神經活性平衡的指標。

  躺位通常是為了休息,休息時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上升而交感神經的活性下降,因此不同躺位中最能讓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上升而交感神經的活性下降就最能達到休息的目的。根據心率變異度的頻域分析,健康的年輕受測者在仰臥、右側臥與左側臥的三種臥姿比較中,右側臥時高頻功率比最大,而其低頻功率比和低高頻功率比最小,這表示右側臥時會有最高的副交感神經活性與最低的交感神經活性。這種在年輕人所存在的右側臥時的高副交感神經活性,在沒有心臟病的老人、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以及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也有相同的效果,而且在副交感神經活性愈低的患者,其臥姿由仰臥轉變為右側臥時,這種作用愈明顯,所以右側臥是比較適合的臥姿。

  至於懷孕末期的孕婦則以仰臥時的高頻功率比最低,低高頻功率比最高,高頻功率比在左側臥及右側臥時相差無幾,但是低高頻功率比在右側臥時較高,而且與未懷孕婦女比較時,由於懷孕所造成的高頻功率比的下降,在左側臥時下降的程度比起仰臥時及右側臥時都來得低。因此懷孕末期的孕婦左側臥時副交感神經活性受到較少的壓抑,而交感神經的活性受到較少的活化,是比較適合的臥姿。我們猜測懷孕末期孕婦自律神經活性的變化可能與主動脈與下腔靜脈受子宮壓迫的程度有關。

  右側臥的臥姿除了在正常年輕人有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作用之外,在老年人、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與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也有相同的效果。但是懷孕末期的孕婦應該避免仰臥與右側臥,在各種臥姿中,左側臥應該是比較理想的方式。心率變異度的頻域分析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何許多古代雕像中躺位多為右側臥,而且佛教或道家典籍中亦多主張應該採取右側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