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8:醫學人文與教育:理論與實務

程 序 表

E18-1
人文教育與體驗學習
Humanity education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梁繼權
臺灣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二十一世紀的醫師應該具備兩項重要的能力,一項是醫學上的專業能力,另一項是個人的品格能力。品格能力指的是:一個人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人群、面對社會、面對自然及面對世界的能力,亦即一個人的生活視野以及他面對周遭人、事、物的心志、格局以及應對的能量與態度,品格能力是一個人能否成為一位卓越的醫師、圓滿的個人,最關鍵的要素。

  在傳統的課堂學習,老師是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講、做筆記,牢記老師所教過的知識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識來源、原因、應用與意義。在學習過程中亦缺乏進一步發覺、追尋、整理及旁徵博引,對知識的瞭解非常表淺,所獲得的知識不但容易遺忘,亦無法將知識做實際的應用。這種學習方式便是所謂的死讀書、背誦式學習(rote learning)。

  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是非隨意、非強記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必須把所學習的知識連結在固有的認知架構上,把新的知識和既存的知識產生有意義的關連。有意義的學習是與事物的經驗有關的,而知識的連結是包含學習者的情緒在內。換句話說,學習是把新獲取的知識與舊的知識產生關係與意義,同時亦和學習者產生關係與意義。

  「體驗學習」是有意義學習的一種,源自於杜威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觀念,學習者透過實際的主觀經驗,強調對經驗的反思整理,將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與自己的經驗連結,再透過內省產生新的經驗,並能將其遷移至生活上的學習過程。有別於傳統以單向授課及以統一教材為範本之教育方式,體驗學習的過程將重點放在彼此的互動性和課後的討論分享,以參加者為學習的中心,並透過反思內省來幫助其自我思維及沉澱經驗。

  一般的課堂教學只能傳授知識,對於態度與行為層面的品格能力必須以體驗學習的方法來培養。人文教育要獲得成功,教師培訓、課程設計、學習環境的經營都必須能促進學生作體驗學習,學校在行政與教學資源上的支持更是重要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