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8:醫學人文與教育:理論與實務

程 序 表

E18-5
客製化醫學專業素養教育
何明蓉
臺大醫學院

  台灣醫學教育界自1990年代開始一系列的改革,例如:臺大醫學系推動小組教學,陽明大學醫學系增強問題導向學習,高雄醫學大學推行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等。台灣的醫學教育在前輩的努力之下,日漸改善;然而,回顧台灣醫學教育的發展,醫學教育者除了追隨西方國家腳步,積極採納西方倡議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向學習)、教授內容(如ACGME六大)核心能力、評估方法(如客觀結構式臨床考試)、以及評鑑方式(如醫學院評鑑),還肩負著醫學教育的最重要任務:回應社會需求之社會責任。世界各地不同的社會與族群有其不同的文化特性及醫療需求,並非全球一致的醫學教育模式所能套用。面對醫學教育全球化的趨勢,吾等必須深入分析其利弊得失,提出契合在地文化特性的因應策略。

  臺大醫學院近年來在醫學教育方面的努力,即是發展適宜臺灣社會所期許之專業素養課程。在教育目標的訂定,我們改變醫學教育界傳統慣用的「焦點團體」研究法,而採用較適合華人文化的「名義團體技巧」之方法,收集各方代表對於醫學專業素養的期望,將結果和西方醫學專業素養的概念對照比較,發現國人特有的「儒家關係主義」取向。針對華人社會之儒家傳統影響,我們在社會醫學和醫學人文的課程內容,特別加強調本地文化及社會的特徵,並積極培養學生們尊重多元文化的溝通能力與態度。此外,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用了標準化病人回饋的方式,強化台灣社會特別需要醫師具備的能力—和病患家屬的互動。

  由分享臺大醫學院客製化符合本地社會需求的醫學專業素養教育之經驗,希望拋磚引玉地促進國內外醫學教育者正視醫學教育全球化的衝擊與挑戰,共同努力達成醫學教育的社會使命—培育出能夠因應本地社會需求及文化價值的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