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22:運動與健康

程 序 表

E22-5
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模式建立與效益研究
Effects of Health Promotion of Community Elderly
洪德仁
洪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北投文化基金會

研究背景:台灣面臨人口急速老化,醫療、新藥科技進步,醫療費用快速上升,國家整體醫療服務的定位在那裡?我們關心到底有沒有健康老本可以在年輕時預先儲存,讓銀髮族保有青春之泉?減緩老化的速率呢?Stern (2003)提出認知儲備是利用「已存認知方法」和「補償方法」,來說明產生個體大腦次發性老化速率差異的可能原因,嘗試彌補腦部損傷的細胞所需進行的認知活動。Kramer(2004)、Churchill(2002)發現終身學習、運動、社會參與、志願服務是影響老年大腦認知儲備容量的重要因素,認知存款越高,大腦受老化影響,產生認知功能衰退或失智病變機會就越低。而且,任何時間的生活型態和教育學習,都是對大腦的認知存款容量,有提升改善的功能。

方法:我們以增進認知儲備,促成健康老化,在策略上,嘗試結合北投社區大學發展「健康銀髮族學程」,利用社區大學白天閒置教室,自3月23日,邀請65歲以上長者,為期十二週、每週一次三小時的「要健康,來這裡」課程。包括:提升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運動介入、提升活動量、參與式學習、加強心理衛生健康等。並以健康醫療專業管理,更引進健走技巧和科技器材,提升高齡者對健康的自覺和管理能力。

結果:以「青春不老50問」,包括:身體活動量、健康生活質素調查問卷(SF-12)、老人憂鬱量表-短版、認知功能等,進行期初、期末的效益評估。呈現出:
1. 體重及BMI: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由期初的75%,期末下降至61%。體重減輕0.9kg。BMI減少0.82。
2. 身體活動量:身體活動量充足個案由43%提升至83%。
3. 日行1萬步達成率,由期初的32%提高至期末56%。
4. 生活品質:老人之身體、心理健康皆與三個月前相同,保持先前的健康狀態。
5. 憂鬱狀態:一半老年人一開始屬於憂鬱傾向,而後,有80%的個案從憂鬱傾向中回復到無憂鬱的狀態。
6. 認知功能: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獲得改善,然而並沒有統計顯著水準。
討論:高齡社會的因應是總體整合事業,必須依照社會發展和老人的需要,結合社區資源特色及志願服務,開發新的社會資源,就近協助長輩及家屬,發揮長輩生命尊嚴、文化傳承及社會參與。以健康促進、運動介入、健康管理及共同照護,提供全人、全家、全程之照顧,達到「讓疾病不發生」,或「發生不惡化」的理想,營造健康銀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