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9:台灣青少年醫學與保健之過去、現在及未來
Adolescent Medicine and Health in Taiwan: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程 序 表

E9-4
台灣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務
江千代醫師
臺北市聯合醫院婦產科

  青少年的健康問題為全球性之公共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3年以「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權利」為世界人口日之主題,由於在大多數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社會對青少年於青春期發生性行為或懷孕或人工流產之現象,大多存著驚訝、恐慌、難以接受的態度,導致青少年要接受適切生育保健服務受到阻礙。若要維護彼等青少年群體之身心健康,則其所需之生育保健服務需要作特別設計。WHO有鑒於此,提出設立「青少年生育保健親善門診」之準則,供各國參考(WHO, 2002)。

  比較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簡稱健康局)1995年、2000年及2007年對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及五專在校學生之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地區15-19歲青少女(年)自述已有性經驗有增加現象,同期男性由10.4%增至13.9%再增至14.7%、女性由6.7 %增至10.4 %再增至12.7%。依2000年之調查,有超過50%的青少年(女)於初次發生性行為時未使用避孕方法或避免性病傳染的保護措施,其原因有47%的男性與67%的女性表示係因為「臨時發生,故沒有預備避孕措施」,此現象易造成青少女非預期之懷孕,或感染性病、愛滋病之危險性(林,2001)。

  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台灣地區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高達8.5?,較日本、韓國、新加坡均高,該年20歲以下青少女出生了6,489位嬰兒,佔全年生育數3.14 %(內政部,2006)。若依江千代醫師調查推估,青少女生育一位嬰兒之同時,估計另有4人次的青少女懷孕是以做人工流產終止懷孕(江,1985)。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資料顯示,台灣地區22∼39歲已婚婦女一年施行人工流產約在11∼15萬人次,未婚未成年施行人工流產估計3∼4萬人次(陳,2004)。依據上述調查,台灣目前存在為數不少有性經驗、懷孕、曾實施人工流產手術或生育經驗之青少女,為維護其個人及嬰兒的健康,及其所需之生育保健服務及教育,我們應予以重視。2009年台灣地區15-19歲?少女生育率已降至4?,表示不期望懷孕藉由人工流產中止懷孕之機率可能更多,另避孕服務之宣導,及事後緊急避孕措施更要加強,以有效降低不期望懷孕,此外青少年愛滋病盛行及性侵害案件之發生仍不可忽視。15-24歲愛滋病的盛行率為萬分之2 (2002年),12-18歲性侵害案件佔全部個案之48%(2009年)。

  透過國民健康局補助計畫使全台在北、中、南及花東地區,至目前已有31家青少年親善醫師門診,且有13家“Teens’ 幸福9號—青少年懷孕諮詢/諮商與服務之醫療院所,透過以往6年的努力,使得家長、師長、青少年與社會團體在碰到兩性問題尤其是青少年懷孕時,能主動或轉介到“Teens’ 幸福9號“來尋求協助。故本計畫希望醫療單位藉由-親善服務之窗口,由有專業訓練之親善團隊受理,透過行銷、教育宣導與社區資源整合的手段,以標準化流程提供青少年全方位之親善服務,以提升生育保健服務的品質、可近性。

策略:
一、 以區域性之分佈地點設立「青少年親善醫師/門診(Teens’幸福9號)」
二、 有效地運用各項宣導策略及各種政府、民間資源,以推廣「青少年親善醫師/門診(Teens’ 幸福9號)」
三、 提供青少年生育保健諮詢之醫療保健人員需接受制度化之培訓
四、 提供青少年親善門診之醫師接受制度化之認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