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4:臺灣急重症醫療挑戰與契機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Medicine in Taiwan

程 序 表

S24-5
急診壅塞之成因探討與解決之道
紀志賢1、吳肖琪2、石富元3、張文瀚4、顏瑞昇3、蕭政廷5、林志豪1、莊旺川6、范渚鑫7
1成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2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3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4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部、5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部、6高雄榮總急診部、7台北榮總急診部、台灣急診醫學會急診壅塞對策小組

  國內醫院急診部門壅塞是極普遍之現象,造成急診待床時間增加或延遲醫療照護時間,甚至可能影響健康照護品質以及病人安全。因此過去兩年急診醫學會成立對策小組,並且在衛生署研究經費補助下,探討急診壅塞的原因,並且謀求解決的辦法。
我們探討的方向包括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急診壅塞的成因,並且以病歷回顧方式分析急診壅塞與急性腦中風的醫療品質指標之相關性,利用文獻探討、專家會議以及問卷調查方式探討醫院急診緊急傷病患處理作業流程及內部協調機制、建立急診壅塞監測指標,並提出到院前救護車分流建議方式。最後綜合研究結果以及舉行專家會議,提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的建議方式。

  我們發現,醫院急診年服務量越高或者醫院病床越多,其急診留觀率越高。在校正病人性別年齡以及檢傷分類等變項後,影響急診留觀因素為醫院層級、健保分區以及病床數等,其中醫學中心比區域醫院之急診留觀超過一日率以及二日率高,達統計上顯著差異。而在以北部某醫學中心急診部腦中風病人為對象,發現腦中風病人檢傷級數與其等候時間、檢傷到執行電腦斷層時間有顯著相關,與急診壅塞的相關性則待釐清。

  我們亦發現可行的急診壅塞監測指標包括:一、二級病人所占比率、急診病人住院比率、由急診住院占全院住院比率、急診病人的停留時間、急診住院病人在急診停留時間、病人停留急診超過6/24/48小時的比率等8項指標,因此衛生署可考慮將這些可行的急診壅塞監測指標與緊急醫療管理系統結合,監控急診實際情形,以即時介入改善問題。

  相關單位需依照不同規模層級醫院訂定急診設置標準,明訂急診醫療人力與空間配置,並透過台灣急診醫學會擬定與醫院之挪床協定書,取得急診病人住院優先協議。各醫院應制訂本身相關配套措施,例如加快檢驗流程與設置急診專用路徑,以減緩急診壅塞情形。
至於到院前救護車分流與繞道的定義與策略,建議應各別訂定符合各縣市本身到院前救護車分流與繞道機制的標準作業流程、並進行民眾衛教工作、提升醫療救護員專業能力且需要明訂相關法規,以保障民眾與醫療人員權益。

  其他解決急診壅塞問題的建議方式還包括:使床位資訊透明並且提升占床率;強化轉診法律制度並提升轉診機制之成效;醫學中心與中小醫院結盟,以分散非重症之住院病人;政府應強力宣導並確實執行依照檢傷分級類別決定病人看診時間;政府以應透過電子媒體教育民眾正確就醫觀念;在評鑑時見是各醫院如何建立彈性急診醫療人力調度機制;因應急診量大幅成長,應由建築設計專業與各科別醫療人員共同規劃醫療空間之設計;提供數位化醫療共享資訊系統,提升醫療資源運用效率;以及持續追蹤出院病人預後情況,減少急診再就醫率。

  急診壅塞的問題可以是醫院管理的問題(例如有些醫院限制急診病患住院或選擇病患,急診病患占全院住院比例太低);是地區的問題(例如有些醫院轉慢性病患到醫學中心太多, 地區雙向轉診制度未建立);是系統的問題(例如植物人之病患到醫學中心就診!或者急診診療收費的合理性,或四、五級必須等待的觀念未建立)。但各醫院、各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狀況,各醫院間的問題未必相同,各區間的困境也未必一樣。因此各自要發現解決方案,不能單靠最高衛生主管機關的規範。所以需要求各醫院(急診人數較多的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各區健保局,各衛生局找出自己的問題,定自己的解決方案,才能「具體呈現」改善成果,以降低急診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