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3:皮膚:全人醫療第一線

程 序 表

S3-3
腫瘤標靶治療的皮膚照護
Management of skin toxicities associated with target therapy for cancers

朱家瑜
台灣大學醫學院皮膚科 台大醫院皮膚部

  隨著腫瘤治療的日新月異、各種標靶治療藥物的新發展,許多藥物的皮膚毒性與副作用也成為癌症病患全人照護的重要課題,特別是有些皮膚毒性反應的產生也呼應了標靶藥物治療的病理機轉。在目前使用的腫瘤標靶治療藥物中,常常引起皮膚反應的藥物主要有: 表皮生長因子受器 (EGFR) 抑制劑或單株抗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器 (VEGFR) 與多重受器抑制劑、RAF抑制劑等等。除此以外,許多新的標靶治療藥物,如PI3K/Akt抑制劑、mTOR抑制劑、MEK抑制劑等,也或多或少有些皮膚副作用。

  皮膚毒性是表皮生長因子受器 (EGFR) 抑制劑或單株抗體治療時最常見的副作用,根據不同的文獻,其發生率高達60-80%以上。其中又以痤瘡樣皮疹 (acneiform eruption) 或丘疹膿皰皮疹 (papulopustular eruption)、皮膚乾燥 (xerosis)、皮膚搔癢 (pruritus)、甲溝炎 (paronychia) 等四大副作用最為常見。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皮膚副作用的發生與臨床治療反應有正相關;此外我們也發現,甲溝炎的發生似乎是重要的預後因子。

  目前認為,表皮的EGFR受到抑制之後,會引發表皮生長抑制、分化異常、角質細胞凋亡、細胞激素與趨化激素分泌,進而造成各種皮膚副作用。因此,照護的重點,在於提供良好的保溼、減少曝曬日光、抑制疹膿皰皮疹發生、控制癢感、抑制發炎與早期預防甲溝炎的出現。此外,我們也發現一些新的致病機制,或許可以提供未來新的治療方向。

  手足皮膚反應 (hand-foot skin reaction; HFS) 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器 (VEGFR) 與多重受器抑制劑常見的皮膚副作用,妥善的皮膚照護不但可以減輕病患的痛苦、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更可以提高病患繼續接受腫瘤標靶治療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