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6:談高血壓之治療與預防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Hypertension

S6-4
降血壓藥物的服用時機,早晨好?晚上好?
許寬立
義大醫院 內科部

   活動式血壓監測(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的數值比門診血壓(Office blood pressure)更能關係到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由活動式血壓監測得到的參數,例如血壓變動性(BP variability),晝夜變動(diurnal change)等,也是長期預後的指標。很多以活動式血壓監測的降血壓藥物研究,一致顯示睡眠期間血壓下降的鈍化,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睡眠期間的平均血壓比起清醒期間或整天的平均血壓,更能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已有研究顯示,早晨服藥或傍晚服藥,對血壓降低的效果,藥效長短,安全性,以及血壓晝夜變動的類型(dipper或non-dipper),有所差別。例如:雖然不同的ARB/ACEI半衰期長短不一,但一天一次的藥物投與,傍晚服藥比起早晨服藥,其睡眠期間的血壓降得更多,睡眠期間相對血壓降低的程度 — 即〔(清醒期間平均血壓 - 睡眠期間平均血壓)/清醒期間平均血壓〕x 100 — 更高,因而其血壓晝夜變動的型態更趨向於dipping;甚至睡前服用Valsartan或Candesartan比起早晨服用,更能減少微蛋白尿的排出。儘管如此,大多數的醫師開立一天一次的藥物,都主張在早晨服用,即使?用多種降血壓藥物,也都在早晨一起投與。

  Hermida等在2010年發表了一個大型的研究,2,156位高血壓病患分為兩組,一組是所有降血壓藥物都在早晨服用,為早晨組;一組是至少一種降血壓藥物在睡前服用,為睡前組。以48小時活動式血壓監測評估藥效,每三個月追蹤一次,如果控制不理想,即添加新的藥物分別於早晨或睡前。5.6年(中數)後,睡前組的46.8%病患,所有藥物都在睡前服用。結果發現除了清醒期間之舒張壓在早晨組稍低外,睡眠期間之收縮壓、舒張壓,睡前組均低於早晨組。此外睡前組之睡眠期間相對血壓降低程度比較高,non-dipper病患的比率比較少,達到理想血壓控制的病患比較多。

  睡前組這些表現在活動式血壓監測的優勢,也反映在預後上。其發生所有心血管事件,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於心血管病患,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的比率,均低於早晨組。而決定此較佳之預後,最相關的因素是較強的睡眠期間血壓降低,以及較高的睡眠期間相對血壓降低的程度。

  因此,至少一種降血壓藥物改於睡前服用,雖然清醒期間舒張壓較高,但48小時的平均血壓降低,睡眠期間血壓降低,使得血壓晝夜變動更趨於dipping的型態,因而改善了心血管事件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