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0:腦中風的預防與治療
Strok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程 序 表

E10-0
腦中風的預防與治療 – 引言
Strok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Introduction
鄭建興
臺大醫院神經部暨腦中風中心
Jiann-Shing Jeng, MD, PhD
Stroke Center &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過去30年台灣腦中風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排名由第一降為第三,死亡率由1985年的每十萬人口125.3降至2011年的每十萬人口31.3。死亡率能顯著下降最主要是飲食生活習慣的改善與危險因子的控制有明顯進步,傳統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抽煙、肥胖等,高血壓的控制較好可能是出血性中風與腦中風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因緣,但死亡率的下降不代表發生率或盛行率有減少,例如老年人易發生的AF隨著人口老化益行重要,AF佔所有缺血性中風的15-20%,而AF提高5倍中風的發生,AF患者應評估其中風發生的機會以決定是否需服用抗凝血劑,CHADS2與CHA2DS2VASc是目前主要評估的方式,張坤正主任將以「心房顫動病人的中風預防: 挑戰CHADS2 與 CHA2DS2-VASc的缺失」進行探討。以Statin治療高血脂已是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預防的共同課題,但是否膽固醇控制愈低愈好,兩邊的臨床治療家意見不很一致,陳右緯主任將以「矯枉過正的危險: 膽固醇過低的中風風險」提出他的看法。新興的腦中風危險因子,包括發炎(如:CRP)、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牙周病等)、癌症與其相關治療、口服避孕藥、頭部外傷等,都已被研究與腦中風發生密切相關,葉宗勳主任將以「防癌就是防中風:各種癌症增加中風風險的分析」進行探討。腦中風的發生不僅僅是危險因子是否存在,健全的腦部血管也關係是否會發生中風,人的腦部先天即存在前後左右可互相交通的腦動脈,可以降低因為一條血管阻塞立即會發生中風的風險,莊毓民主任將以「上帝為您佈置的腦內血管圈:Circle of Willis與中風的關聯」進行探討。是否可以由已知的危險因子即能預測未來5-10年中風發生的風險,如Framingham score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溫啟邦教授將要以「中風科學算命攤:由健檢資料預測中風風險」呈現確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