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0:腦中風的預防與治療
Strok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程 序 表

E10-2
上帝為您佈置的腦內血管圈:Circle of Willis與中風的關聯
莊毓民
衛生署台北醫院神經科

 先天性腦血管變易如威爾氏環的缺損並不罕見,盛行率約在25%至50%之間,從臨床腦中風病患的磁振造影(血管攝影)MRI及臨床症狀登錄統計分析中,前大腦動脈A1段發育不全與同側基底核梗塞有關,及後交通動脈發育不全與同側視丘梗塞有關,先天性腦血管變易在腦中風病患之盛行率遠較正常對照組為高,暗示這些先天性腦血管變易可能是腦中風的解剖學危險因子,就TOAST分類分析上顯示,顱內威爾氏環的變易所合併的”小血管動脈硬化性疾病“性腦梗塞可以”威爾氏環側支循環不良而致穿透小動脈低血流性梗塞”解釋。

  我們半定量分析頸動脈支架放置前後壹週後威爾氏環的磁振造影血管攝影上形態學改變, 發現約1/3的受試者的威爾氏環的形態有明顯變化,包括支架放置後同側(對側)A1段/後交通動脈/P1段消失,支架放置後開啟了同側A1段/同側A1段/後交通動脈/P1段,整體而言,威爾氏環段〈消失〉的比率較〈開啟〉為高具統計學意義,此結果暗示威爾氏環的作用主要為代償供應頸動脈狹窄,當頸動脈狹窄改善後,威爾氏環代償供應的需求便消滅,另一方面,本研究也顯示,威爾氏環磁振造影血管攝影上形態學並非恆定,所以單憑一次的威爾氏環磁振造影血管攝影以判斷是否是發育不全並不可靠。

  根據以上研究,我們提出以下結論:在腦梗塞的受試者中威爾氏環及椎動脈磁振造影血管攝影中的血管性變易確實較高,這些血管變易可透過慢性缺血性損傷及弱化側支循環功能而達到誘發腦梗塞,但限由於磁振造影血管攝影中威爾氏環的形態並不恆定,所以需要更好的操作型定義來界定先天性威爾氏環血管變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