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3:倫理、法律與性別議題
Ethics, Law and Gender Issues

程 序 表

E13-3
醫學體系的性與性別
江 盛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

 《性與性別》的議題豐富,也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環,傳統醫學教育往往從生物和疾病觀點出發,忽略歷史、藝術、社會、倫理和法律面向,而《性別平權》需要集思廣益,避免習以為常的刻板印象,性別歧視,性別盲和不平等現象。

  《性與性別》是什麼?什麼是《性別主流化》?女性主義醫學倫理?性別醫學?如何在醫學體系傳遞《性與性別》是一項挑戰,而在不同醫學教育層次,包括通識教育、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要加入什麼元素,才能有效傳遞平權的目的?醫學體系需要認知這是一股《性別主流化》的全球趨勢,各國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包括政治、法律、社會、科技、醫療、經濟等部門的政策制訂與執行都須評估對性別的影響,而目的是達成性別平權的目標。醫療體系和醫學教育因此開始強化性別教育,審視機構內女性人員的比例和合理的空間配置;過去,以男性醫師為主的空間規劃現在開始合理的調整,而醫院和校園也廣泛討論現代婦女的社會處境,從婚姻、單親、獨身、外籍移民到生殖、養育議題,性騷擾、性侵防治,家暴,餵奶空間,討論避孕、墮胎和性病議題,並且辦理性別課程,成立性別平等委員會等。

  台灣女醫學畢業生已達31% (2005),美國女醫學生比例超過50%,英國高達65%。女性已經是醫療主要人力;而台灣女性平均壽命比男人長,醫院經理人應改善落實婦女友善生產和就醫的環境。

  醫學教育也要認知部份國家與地區婦女的處境和挑戰,這些包括醫療資源缺乏、家暴以及阻礙婦女進步的法律。另外,在許多戰爭衝突中,婦女往往被強暴,而貧苦人口中,婦女占了大多數,她們被人口販子利用,而部分地區依然容忍榮譽死、貞潔死、肢體殘害、女性割禮、陪葬等以女性為對象的殘酷行徑,這些迫害主要發生在中東、南亞及非洲,但也出現在移民社群;另外,世界上仍不乏拒絕或限制婦女投票的國家。

  藉由課程設計可以增進醫學體系人員《性與性別》的知識和信心,有助於了解醫學教育和醫療環境的諸多挑戰並面對急速變遷的社會和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