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9:2012攝護腺癌診治新進展
New Advanc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Prostate Cancer 2012

程 序 表

E9-1
Prostate Cancer Database Consortium-The way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presence and future
陳忠信
台大醫院泌尿部

 台灣每年新診斷攝護腺癌案例已突破3000人,發生率也由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當時的每年每十萬人7.2人,增至2010年的每年每十萬人30人。目前,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所需要的醫療花費也隨之大幅增長。近年來,攝護腺癌的醫療進展非常快速,許多新的治療方式、如攝護腺冷凍治療、機器人手輔式攝護腺根除手術、新一代賀爾蒙製劑、新一代化學治療製劑、免疫治療、與新ㄧ代放射線治療等,均如雨後春筍般地引進臨床治療領域。這些新的治療方式均已在多國測試通過,並逐漸應用於台灣的攝護腺癌病人。台灣雖然有參與上述許多臨床試驗,但受限於台灣市場規模,實際參與的病人數均不多,實際的反應難以完全呈現。

  此外,台灣的攝護腺癌病人在許多臨床表現上,也不同於西方國家。舉例來說:台灣初次診斷的攝護腺癌,有四分之一都已經轉移;僅有5%的美國病人是轉移的攝護腺癌。雖然如此,台灣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較美國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有較長的存活時間(存活時間中位數,台灣: 38.4個月,美國: 25-32個月);但是台灣與日本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存活時間是相似的。不僅如此,台灣的攝護腺病人在許多臨床治療結果上,也不同於以歐美為主的論文報導。

  為了更了解我們台灣攝護腺癌病人的臨床表現,與對各式治療的反應狀況。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腫瘤委員會今年開始,創建攝護腺癌聯合資料庫,統計台灣攝護腺癌病人整體的臨床表現;此外,也讓各醫院使用相同的格式整理、治療、與追蹤病人,並為未來各醫院間的整合型研究提供一個合作平台。

  目前,參與合作的醫院共有21家,包括14家醫學中心,及7家區域或地區醫院,可能涵蓋的攝護腺癌病例數為全國總數的60%。目前初步的報告發現,新診斷的攝護腺癌病人的平均年齡為73歲,診斷症狀仍以解尿症狀為主(68%),透過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檢的病例僅有20%。攝護腺癌診斷時的中位數PSA為19.8 ng/ml,有15%的病人在診斷時PSA已大於100 ng/ml。初診斷時,有67%的病人仍為局部腫瘤(T1-3N0M0),但有27%的病人已有骨頭或臟器的轉移病兆。對於局部腫瘤的治療,33%的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23%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25%的病人接受賀爾蒙治療。

  以上僅是此聯合資料庫的初步發現,另有更多有關治療反應、病人預後等更詳細的資料,將於未來陸續整理完成。然而統計這些資料僅是聯合資料庫,最初淺的呈現;重要的是,我們建立了國內攝護腺腫瘤的研究合作平台,透過這個平台,研究人員可以得到更多的病例數、更多的資源、與更多的想法與回饋。並因此,可以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台灣的攝護腺癌病人,讓台灣的病人得到更妥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