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2:台灣遠距醫療的實證醫學與現況
Telecare in Taiwan: Th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present status

程 序 表

S12-1
遠距照護之實證醫學
何奕倫
臺大醫院照護中心

  有四個大型遠距照護研究發表,分別是Tele-HF、TIM-HF、 SENSE-HF 、CHAMPION。然而這四個研究的結果相當的分歧;比較發現Tele-HF與TIM-HF 的結果呈現遠距照護與一般照護模式無統計學差異。CHAMPION則呈現遠距照護與一般照護模式有統計學差異。如果把Tele-HF、TIM-HF這幾個研究與Cochrane Collaboration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作一比較;危險比率(Hazard ratio) 在所有原因死亡率分別為0.97、0.97、0.66、危險比率在所有原因住院率(分別為1.06、1.12、0.91) 、危險比率在慢性心臟衰竭住院率(分別為無資料、0.84、0.79)。有許多的探討在研究為何在分析Tele-HF中為何遠距照護無法改善這些病患的預後?在檢討中發現,缺乏客觀自我量測的生理參數監控,僅用體重或喘不喘作為病患心臟病兆惡化的參考是不可靠的。在Tele-HF研究中使用語音反應系統(voice-responsive system),而非有專人24小時接聽電話,這樣單向的等病人打電話無法提高病患使用的比率;有14%病患沒打過任何電話給研究中心、僅有55%的病患在研究達26週十打過3通電話給研究中心。這種沒有即時回饋的互動方式無法改善病患急需協助的狀態。根據研究顯示,現行遠距照護模式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非互動式(non-reactive)資料收集與分析系統:這類的遠距照護無法提供及時的回應,資訊的傳送也只是被儲存至一個系統後才再進行分析。第二類、互動式(reactive)資料收集與分析系統、但非及時決策反應系統:這類的遠距照護可以提供及時的回應,但僅限於上班時段。第三類、互動式(reactive)資料收集與分析系統、且及時反應系統:這類的遠距照護可以提供及時的回應,且非限於上班時段。第四類、第三類系統加上完整的平台整合,可以串連個管師、醫學中心與第一線基層院所的醫師。一個良好的遠距照護系統應該經由反覆的量測,病人一方面可以接收自己量測的訊息,一方面這些訊息可以傳達給個案管理師。這種整合型個人健康記錄需與醫療院所的電子病歷作一結合:整合型個人健康記錄能夠使個案除了提供居家上傳的最新資料外,並能與過去個案在醫院的資料比較,得到完整的病情掌控。整合型個人健康記錄可以讓個案管理師尋求醫療院所中照護團隊的整合意見,給予個案適當的回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