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論人計酬健保制度試辦成果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program in Taiwan- preliminary report

程 序 表

S2-5
論人計酬試辦社區醫療群模式
余儀呈
芝山診所

  論人計酬來臨,健保財務壓力轉移責任院所身上,然而真正影響成敗的關鍵卻是民眾。承辦的醫療院所如果只是重視「需求管理」,不去耕耘社區推動「健康促進」的話,論人計酬即使成功也只是把左邊口袋的錢拿到右邊口袋,也就是說把原本「論量計酬」不需要的浪費省到「論人計酬」的帳面上。何況當照護對象的健康信念與行為尚未修正前,需求管理的實施可能反而流失忠誠病人,結果落得兩邊口袋都虧空。

  傳統上醫療院所是依賴衛生教育手段來改變民眾健康行為,我們總有一個迷思認為藉助醫師專業權威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更有效而長遠影響的,應該是融入社區發展,以社區的行動力的激發,從群體的社會網絡去改變環境文化,才能長期看到民眾個人健康行為的長遠效益。目前政府倡導健康促進的主要策略,是從「渥太華憲章」五大行動綱領去實踐,進而以培力(empowerment)的策略提昇社區行動力,最終能改變醫療體系服務提供者的服務行為與提升民眾個人健康知能。這需要長期耕耘的社區總體營造,醫療院所在扮演健康促進機構時也必須從這觀點思考如何參與經營社區。

  再者,過去近十年來在醫療群的架構下,家庭醫師除常見疾病的第一線醫療與預防保健照護外,對於慢性病患也能持續提供疾病管理的臨床服務。延續這個整合性照護基礎,未來二代健保立法推動的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應重視醫病間是一種長期的共同利害關係,論人計酬不再只是掛號就醫的晤診方式,而是一種「關係─責任─結果」的長期照護模式,醫師必須積極掌握更全面資訊才能為民眾健康結果負責,醫療法規對於「個人資料保護」以及「「面對面」以外的醫療照護方式,包括電話或網路上的信息傳遞與接收,以及科技應用於「遠距醫療」的種種形式,推行「論人計酬」勢必須修改醫療行為的定義。

  台灣能啟動一個小規模論人計酬支付制度試辦以尋求可能成功的契機,實屬難能可貴,目前試辦團隊顯然必須在前幾年先投入許多人力物力與財力,在短短二或三年看不到成效而虧損下仍願意長期經營才有機會成功。健保局應修正計畫暫時免去試辦團隊的財務包袱,讓大家無後顧之憂繼續做長遠的社區培力耕耘。另一方面也有賴專家學者提出更精準的風險校正模型,讓試辦團隊的財務風險承擔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