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5:二代健保家庭責任醫師制度的理論與實務
Family Physician System in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Law

程 序 表

S5-5
家庭醫師參與社區醫療的實務發展
洪德仁
洪耳鼻喉科診所

醫師,長久以來就是社會敬重的行業,是民眾的健康守護神。

  古今中外,許多醫界先賢留下典範,史懷哲、馬偕、蘭大衛父子的醫療傳道,蔣渭水、賴和的醫治社會疾病和人文關懷,都是膾炙人口的感人故事。當我們經歷921大地震、SARS疫情等危機事件,醫療團隊自發性投入社區,和社區團體合作,協力營造健康家園,濟世救人的崇高精神與胸懷,受到國人的肯定。

  分佈在全國各地的3百多個社區醫療群已經進行橫向的在地專業整合,結合鄰近社區醫療資源,如衛生所、社區診所、藥局以及學校、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社區營造中心、社區大學、社區團體、宗教團體、志願服務、社工等團體,進行服務培訓,組織服務團隊。以具體的在地的行動,凝聚社區的力量,提供居民關懷性服務,建構社區健康支持網絡。

  為因應台灣高齡化現象,許多社區醫療機構嘗試發展社區照顧、關懷模式,像陳成龍醫師整合企業資源,成立感恩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接手經營羅東鎮立養護所,守護羅東社區老人健康;七堵社區醫療群紀乃正號召社區醫師,彎下腰教老人洗腳,提升糖尿病病人照顧的品質。我們在北投社區,以社區醫師串聯社區團體,免費為獨居老人提供餐食、健康關懷服務,建構社區長青支持網絡,並發展長壽健康學堂,營造健康活躍樂齡生活。

  臺灣大學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教授(2006)在《健康藍圖》指出:「建議在社區成立涵蓋各類健康相關專業職種的『社區健康支持網絡』,藉此營造支持民眾健康的環境,加強民眾的健康知能及自我照護技能,建構新的健康照護模式,逐步實踐全人照護的理念。」

  是的,醫師們發揮關懷社區健康初衷,走出診療間,展開雙手,以謙卑之心、服務熱忱,共同參與提昇居民健康及疾病防治之知能,建構社區健康支持網絡,乃至於配合二代健保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政策,發展全人、全家、全社會的「家庭責任醫師」服務體系,為國民的健康生活品質、疾病結果、醫療照護費用負起擔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