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6:失智症診斷與治療的新發展
New Tren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mentias

程 序 表

S6-1
失智症診斷的新標準
王培寧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

  以前失智症完全是一個以臨床症狀來診斷的疾病,實驗室檢驗只是為了要排除非中樞神經退化造成之認知功能減退,也沒有生物標記的客觀性檢查來幫助診斷。同時在失智症的類型上主要就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這兩大類,對其它的退化型失智症如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巴金森失智症(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等的瞭解並不多,所以在診斷標準中並沒有這些失智症的鑑別診斷列入。

  而這20幾年來,在失智症的研究上,無論是臨床、病理或是致病機轉上者有了非常大的進展,所以近幾年來各種失智症的標準陸續在更新中,2005年提出了路易氏體失智症診斷標準的修正版,2007年國際運動障礙學會訂出了巴金森氏失智症的診斷標準,也對可幫忙診斷此種失智症的認知功能測試做了明確的建議。

  在2011年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原發性漸行失語症(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和血管性失智症都提出了新的診斷標準。阿茲海默症的新診斷標準中將腦中出現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定義為疾病的起始點,而依臨床上認知功能退化的程度將病人分類到因阿茲海默症造成之輕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和阿茲海默失智症(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同時加入了對阿茲海默症相關生物標記檢查的建議,以加強對失智症病人病理變化的確定性以及與其它種退化性失智症的鑑別性。而血管性失智症也採用了和阿茲海默症類似的概念,診斷標準中將與腦血管病變相關疾病造成之認知功能減退統稱為血管性認知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其後再依認知功能損傷的程度分為輕度知能障礙和失智症兩階段。與額顳葉退化相關的的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則依臨床起始症狀是以行為問題或是語言問題為主而區分為額顳葉失智症或原發性漸行失語症,各有其獨立的診斷標準。

  由於目前發展中治療失智症的藥物大多是以減少或對失智症的病理變化為目標所設計出來的藥物,所以我們必需學習運用這些診斷標準,將病人做出正確的臨床分類和診斷,如才有可能給與病人最適合有效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