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6:失智症診斷與治療的新發展
New Tren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mentias

程 序 表

S6-3
早發性失智症
陳達夫
臺大醫院神經部

  失智症大多在65歲之後發生,因此常被稱之為老年失智症;但也有少部分案例是在65歲之前形成,便命名為「早發性失智症」。相對於失智症在老年人口5到12%的高盛行率,在45到65歲的年齡層人口,早發性失智症的盛行率每10萬人口約有67 到 81的個案;而在30到64歲的年齡層人口,早發性失智症的發生率則是每10萬人口每年約13.4個案;其數值還是隨著年齡層增加,男女比例則較接近。早發性失智症的病因最常見仍為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但相對所佔比例減少,具遺傳性的額顳葉失智症與亨廷頓氏症,及其他可治療的次發病因則相對增加。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臨床症狀與老年性略有差異,如阿茲海默症類型,與晚發者比較主要在於較明顯的精神症狀,且病程惡化快、治療效果差,因此常常容易診斷錯誤為精神疾病,並須費時費力尋找其他病因。

  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家屬照護負擔比晚發者來的大,大多數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照護家屬(66%) 接受到不好或很差的情感支援,其高度壓力是來自漫長的照護期間與缺乏官方和非官方的支援,另外可能的壓力來源在於許多家屬還年輕尚未準備好擔任照護者的角色。此外在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照護家屬研究中,多達60% 報告有焦慮之情緒,特別是女性;憂鬱症狀在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照護家屬也非常普遍,尤其是患者配偶。早發性失智症所造成的壓力還包括經濟基礎崩散、高度汙名化(stigmatization)及婚姻生活的負面影響等。相對於晚發性患者而言,早發性失智症的服務工作相對嚴重不足,這也反映大眾對於早發性失智症的認識不足,最重要是老年照護不能直接套用於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