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腸胃細菌與各種疾病
Microbiota and human diseases

程 序 表

E1-2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許博翔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

   根除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有利於加速潰瘍癒合(Peptic ulcer healing),防止潰瘍併發症(Complication)和復發(Relapse)。如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和質子泵抑製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的第一線治療(1st line eradication regimen)的選擇是普遍的,但可能與近10-20%的失敗。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失敗可能與服藥依從性(Compliance),耐藥性(Resistance),細菌性負載(Bacterial loads),宿主基因(Host genomic predisposition)特定背景有關。針對第一線根除幽門桿菌治療,於抗生素治療期間或之後,加入輔助治療(Supplementation)以提高療效,或藉以防止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是值得樂觀期待。目前臨床研究上幽門桿菌感染的控制,已有使用一些輔助治療補充第一線治療的方式,包括Vit C & E 抗氧化劑,阿司匹林和益生菌(Probiotics),特別是那些包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或雙歧桿菌種(Bifidobacteria)之製品。Vit C & E的抗氧化劑(Anti-oxidants)和阿司匹林(Aspirin)在體外抑制幽門桿菌的生長已被驗證,然而,臨床試驗顯示療效有限。與此相反,特別是那些包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或雙歧桿菌種(Bifidobacteria)之益生菌(Probiotics),可有效遞減細菌載量不受具有不同的抗菌素耐藥性的狀態幽門桿菌菌株之影響。同時補充益生菌幽門桿菌根除治療方案使用減少副作用,並提高了意向性治療根除療效。此外,預先補充包括乳酸桿菌或雙歧桿菌種之益生菌處理,可以減少細菌負荷,從而提高根除率的四聯療法(Quadruple therapy)作為第二線治療(2nd line eradication regimen)。幽門桿菌治療後,包括乳酸桿菌或雙歧桿菌種之益生菌,可有效恢復腸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biota),或防止再感染(Reinfection),長期的潛在利益值得進一步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