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4:畢業後的醫學教育

程 序 表

E4-3
畢業後的護理教育
黃璉華
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兼系

  一、前言
在多元的社會下,雖然有更多的就業市場可以選擇,但臨床照護,仍是護理科系學生畢業後的優先選擇。畢業後護理人員(以下簡稱護理人員)的教育,以在職繼續教育訓練為主,少部分則進行在職進修學位。

  二、畢業後的護理教育內容
依據醫院規模,工作性質、衛生福利部「二年期護理師訓練計劃」課程指引、台灣護理學會「護理人員專業能力進階標準」,各式評鑑的基準要求來規劃訓練課程,包括:到職訓練、新進護理師實務訓練(三個月)、護理師專業能力進階N1訓練(第一年普遍性、基礎性護理訓練)、N2訓練(第二年特殊性、複雜性護理訓練)、N3訓練(整合性、高階性護理、及教學)、N4訓練(臨床護理能見度保證、行政、研究、及專科護理)等;使護理師能從到職後,循序漸進,分階段地完成各項訓練。目的在培養護理人員具有:1.應用護理專業知識、實證護理導向、品質管理、醫療資源的能力。2.建立病人為中心和全人照護的工作態度及技能。3.能遵循法規,具備執業所需的專業倫理及溝通協調能力。4.能參與跨領域團隊相互合作、共同照護的能力。針對各類人才及專科化照護能力的培育,各醫院舉辦或派員參加,如加護護理、急救、血液透析、腫瘤護理、手術室護理、專科護理師、行政管理、病人安全…等訓練,以確認人員有足夠能力照護病人。

  三、畢業後的護理教育問題
1.學校教育與臨床需求落差大:部分新進護理人員實習時數低,臨床照護能力明顯不足,以致臨床指導費力費時。
2.護理人力荒下,新進人員無法獲得足夠的學習時間:在培訓不足下,容易造成人員的壓力和病人安全問題,導致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
3.進階護理人才培育不易:醫療職場惡化,臨床護理工作忙碌,進階護理人才培育不易。
4.護理學制差異大,人員素質不一。

  四、建議與結論
期能建置產學定期對談機制、增加護理學生的臨床實習時數、改善職場環境,確認護理人員需獲得與任務對等的教育訓練、改善護理教育學制,進而培育優秀護理人才,提供病人優質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