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2:肌少症對老人健康之影響
The impact of sarcopenia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程 序 表

S12-5
以政策面探討老人肌少症 林正介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

  老人是否有適當的活動能力以維持其日常生活功能,是重要的老人健康議題,而肌肉量是身體活動的重要因子之一。老人因老化所伴隨生理退化,身體的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或肌耐力減小,當肌肉量減少,同時導致功能或活動能力減少時就是「肌少症(sarcopenia)」。肌少症使老人日常活動能力降低、失能,增加住院或死亡風險,且增加健康照護的需求和成本。

  老人肌少症的照護需求(demand)與需要(need)評估是提供醫務決策時所需的訊息,而完成此評估須從篩檢、診斷及介入,三方面來看。在篩檢方面,我們需要規劃肌少症篩檢計畫,儘早篩檢出肌少症前期或肌少症的老人,這需要有良好信效度、簡易且不具侵入性的篩檢工具及訂定合適的篩檢對象,以建立具有成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的篩檢計畫。目前國內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是評估簡易且非侵入性檢測工具如生物電阻抗分析法的信效度和了解肌少症盛行率在老年人口的變異。

  在診斷方面,我們需要建立標準化的診斷準則,然而目前有許多測量肌肉量的工具,且國際間對「肌少症」測量工具特定臨界值的定義不一,國內亦缺乏共識;在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的全力支持之下,2012年底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集合台大、成大、中國及中山四大醫學中心,從事社區老人研究的專家學者組成Sarcopenia and Translational Aging Research in Taiwan (START)團隊,預計提出國內老人肌少症臨界值的共識,並整合國內調查資料,估計肌少症盛行率和其影響因素,另外,台北榮總高齡醫學團隊也整合榮總系統的資料,並與亞太地區某些學者,嘗試去定義出肌少症的亞太共識,而且國內這些肌少症研究成果將在明年以special issue共同發表於Journal of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在國際方面,目前有歐洲及美國學者各自提出不同的定義,國際老年學暨老年醫學學會也多方努力,嘗試去建立標準化定義,診斷及治療的準則;未來國內學者應致力於評估不同測量工具或臨界值所定義的肌少症,其預測不良結果或死亡的能力,以驗證不同診斷定義的預測效度。

  至於介入則包括高危險群的預防性介入計畫及被診斷罹患肌少症老人的治療與復健介入計畫,以達到預防及治療的目的,我們須瞭解衛生教育、補充荷爾蒙療法或其他藥物療法、營養及運動(含阻力訓練及有氧運動等)等介入,其逆轉肌少症狀態或延緩惡化的實證證據,並提供這些介入的療效、適用時機和成本效果,再結合肌少症盛行在我國人口的狀況,這將可以完整提供政策制定者規劃肌少症所需醫療資源時的訊息。

  本演講內容將根據上述老人肌少症在政策面所需之訊息,一一說明國內目前現況和實證醫學在臨床相關研究或試驗所獲得之實證,提供政策制定者訂定有效且符合經濟效益計畫時之所需,期待合宜的政策可減輕老人肌少症對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所帶來的負擔與衝擊,以達到促進老年健康及推動活躍老化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