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3:肢體及顏面複合組織移植的進展

程 序 表

S3-1
換手變臉契機與挑戰:談台灣複合組織異體移植近況 郭耀仁
高雄長庚醫院外科

  複合性組織異體移植 (Vascularzed 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 VCA)乃包含皮膚、肌肉、骨骼、神經及血管等同時移植,如換手、變臉、腹壁及氣管移植等。世界換手變臉移植成功案例已受到全球矚目,然而移植後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及術後急性與慢性排斥問題,另外服用免疫抑制劑併發症甚至造成死亡風險,因此對於此類提高病患生活品質的手術仍有部分爭議及考量。

  台灣在VCA發展史首推早期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教授已進行動物後腿移植研究,但無嘗試臨床試驗。長庚醫院體系在中研院魏福全院士推動運籌領導下,在2000年代逐漸發展。從動物模型研究,以及派員至國外學習;另國內知名醫學中心亦有不少人員投入。包括前林口長庚黃維超醫師(美國肯塔基州Louisville大學Suzanne Ilstad教授學習)、高雄長庚郭耀仁醫師(美國匹茲堡大學Andrew WP Lee教授)、高雄醫大張高評醫師(美國Louisville Ilstad教授)、林口長庚林承弘醫師 (美國匹茲堡及Johns Hopkins 大學Andrew WP Lee教授)、台北榮總石育仲醫師(美國匹茲堡大學Andrew WP Lee教授)、高雄長庚謝青華醫師(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Susan Mackinnon教授學習周邊神經移植)、以及三總曾元生醫師(美國Johns Hopkins 大學Andrew WP Lee教授)等人。學成歸國後,多人仍在此領域發展。

  另外人體試驗部分,高雄長庚2013初首獲衛生署核可進行人體試驗,開始努力建構團隊,尚無臨床案例;林口長庚亦在IRB申請執行中。目前基礎研究在各醫學中心亦有不少成果發表。長庚體系成立複合性組織異體移植科研中心,投注許多心力及經費,研究免疫調控,成果可期。未來鼓勵往此新醫療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