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5:良性攝護腺肥大的治療迷思

程 序 表

S5-3
藥物治療如何組合最理想?
鄒頡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下泌尿道症狀(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極為普遍。傳統上,排尿症狀被認為與膀胱出口阻塞有關,最常見的為男性良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但是,造成下泌尿道症狀的原因很多,其表現也不僅僅侷限在攝護腺造成的阻塞症狀(例如:排尿困難,尿滯留等)。下泌尿道症狀可分為:「儲尿症狀」(storage),「排尿症狀」(voiding)以及「排尿後症狀」(postmicturition symptoms)。藥物治療,需兼顧改善以上症狀,根據患者不同臨床表現,調整用藥的劑量與組合。

Alpha 交感神經阻斷劑 (Alpha-adrenergic blocker)
  Alpha交感神經阻斷劑是目前用來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狀最常使用的藥物。選擇性α1交感神經阻斷劑能將攝護腺的平滑肌放鬆,進而改善下泌尿道症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暈、頭痛、姿勢性低血壓、鼻炎,以及性功能障礙。高度選擇性α1交感神經阻斷劑 (Subtype-selective α1-AR antagonists)血管擴張的效果較為有限,比較沒有姿勢性低血壓的副作用。Tamsulosin 與silodosin會影響射精的功能。

5-αreductase inhibitor (5ARIs)
  良性攝護腺肥大的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男性荷爾蒙的刺激。雄性素睪固酮(testosterone)主要由睪丸製造,進入血液之後,需要經過5-αreductase (5 AR)的作用轉變為 dihydrotestosterone (DHT),DHT 有刺激攝護腺組織增生以及避免攝護腺細胞凋亡的作用,進而促使攝護腺組織增生。5ARI 阻斷雄性素睪固酮(testosterone)轉變為 DHT,進而抑制攝護腺增生。5ARIs 對於預防攝護腺進一步的肥大,減少急性尿滯留的發生,以及避免日後復需要相關攝護腺的手術,有明顯的效果。然而,如果患者的攝護腺沒有明顯的肥大。不建議使用此類藥物。

抗膽鹼藥物 Anticholinergics
  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 symptoms),是下泌尿道症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大於60歲的男性,可能因為攝護腺肥大的因素,膀胱過動症的發生的比率甚至高於女性。膀胱出口阻塞的患者,約有40% to 70%同時合併逼尿肌不穩定detrusor overactivity (DO)。抗膽鹼藥物也用來治療因良性攝護腺肥大造成之下泌尿道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