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0:台灣的上泌尿道泌尿上皮癌--馬兜鈴酸致癌性的探討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ncer–Carcinogenesis of Aristolochic acid

程 序 表

E10-3
含馬兜鈴酸中藥在上泌尿道泌尿上皮癌之角色--中醫師之角度
賴榮年
陽明大學傳統醫藥學研究所

  1992年,比利時婦女因為服用含有中藥材的減肥藥而導致腎衰竭的消息在醫界引發了軒然大波。爾後,在台灣也發生了一名中醫師長期服用了龍膽瀉肝湯而必須洗腎的事件,更造成了國內對含有馬兜鈴酸之中藥材的爭議,由2007年的美國腎臟登入系統可以發現台灣在末期腎病(ESRD)的發生率與盛行率(2000-2005)在世界上是偏高的,馬兜鈴酸也經過研究發現它的確會造成中草藥腎病變患者的尿路上皮細胞cellular atypsia、尿路上皮癌病變、腎組織中的AA-DNA adduct、P53抑癌基因的突變或過度表現等,可是由於這方面的臨床分析研究有限,馬兜鈴酸導致腎病變的實際發生率還並非全然已知,更可能地,以目前的狀況來說,甚至有可能還處於一個被低估情況。畢竟台灣屬於中華文化圈,有許許多多的草藥(不論是已知還是懷疑含有馬兜鈴酸)都還在使用,為了探討馬兜鈴酸與腎泌尿道上皮病變的關係,我們設計了一個全國透析病人透析前腎毒性中西藥處方之分析,此一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混誤用馬兜鈴酸中藥處方與慢性腎病、末期腎病與泌尿道癌(含膀胱惡性腫瘤、腎盂惡性腫瘤、輸尿管惡性瘤等)發生的關係。
  我們從健保資料庫拉出20萬人作抽樣歸人檔,其中扣除洗腎患者或腎泌尿道癌患者之候剩下的人數作為對照組,另外取出5995名的尿道癌病例先扣除其中1401服用止痛藥的案例之後的案例作為病例組。並將年齡、性別、居住地有無流行黑腳病、有無慢性泌尿道感染...等狀況列為潛在危險因子與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如:木通、防己、細辛等作追蹤比對。而在此結果中我們發現防己、木通與馬兜鈴的劑量依存關係比之前比利時研究發現的147mg還要更高。
  中醫藥源自華人世界,現今中醫藥使用頻率最高的也是中華文化圈,如台灣、韓國、中國、日本等,對於中藥的使用經驗也最為豐富,所以藥物若有不良反應的話,理論上當由我們先發現,但卻是等到1992年比利時發生了婦女服用減肥藥而腎衰竭的事件之後,經由歐美國家提出馬兜鈴酸造成腎病危害進才禁止使用,這反應出我們對中藥安全之認識還有一些進步的空間,我想我們可以藉由改善中藥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以及加強一般門診的追蹤等方式,提升我們對一些中草藥副作用的觀察發覺與防範。最後,我想引述西波克拉底的一句話「As to diseases make a habit of two things- to help, or at least, to do no harm.」,不要對患者造成傷害,我相信是我們身為中醫師一分子所同樣應有的一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