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1: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與社區醫療品質提昇
Promoting accountable family physician system to improve community care quality

程 序 表

S11-1
台灣三全照護模式-提昇社區醫療品質
詹其峰 邱泰源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台灣基層保健醫療的演進,除了傳統單獨執業外,從1979年自澳底社區保健計畫起、群體醫療執業中心、醫療網計畫、家庭醫師制度與社區醫療群計畫的推展,由過去單打獨鬥逐漸發展為跨團隊合作的模式,邁向以分級體系建構完善的社區健康照護網絡。21世紀健康照護體系發展方向包含「以社區為導向的基層保健醫療」、「以在地健康照護為模式」、「以慢性疾病照護模式」、「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全人全家全社區的三全照護模式)」。台灣三全健康照護模式係以未來二代健保即將實施的「家庭責任醫師」制度為核心,需要醫療體系再次整合轉型,希望未來所有基層醫師皆需有家庭醫學的訓練,對家庭有責任、提供全人全家全社區的2A3C照護;除醫院層級與基層診所外,也需同時整合社區健康支持網絡,將社區資源、志工一併納入;此外,亦要政府單位支持從中協調各項資源分配;最後,不可忽略民眾的健康教育,使其對自我的健康負責。家庭醫師擔負社區民眾的代言者角色,經由「預防保健服務」(健康促進、疫苗接種、疾病篩檢等公共衛生業務)、「疾病管理」(論質計酬)、「個案管理」(論質計酬)至「照護管理」(長期照護、老人照護)的階段推展,以共同照護門診做為基礎,主動關心特定病人的健康,並逐步在社區中擴大照顧的範圍為全體社區民眾,為建立社區健康照護網絡系統做準備。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需要社區民眾、家庭責任醫師、各級醫院一起動起來,藉由臨床資訊系統之提升、病人自我照顧技巧之學習等,以促進在健康系統與社區之整合,最後達到完善的社區持續照護體系。整個健康照護組織以病人為中心,由慢性病個案管理模式延伸為持續性照護,朝社區醫療資源整合的方式建構。
  回顧過去,臺灣三全健康照護模式一定可以持續達成以社區為導向、在地化、持續性以及以人為中心的照護邁入下一里程碑,並重視醫療品質與健康結果,進而節省醫療浪費,健全健保財務,逐步達成二代健保法的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並提升民眾健康,達成醫界、政府、民眾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