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3:肺癌的篩檢與治療
Lung cance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程 序 表

S13-1
The ehanges in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lung cancer in Taiwan
王智亮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肺腫瘤及介入性內視鏡科

  我國最早開始進行癌症登記作業系統,可追溯至1970年由台北榮總癌病中心率先以電腦建檔完成全院的癌症登記資料。1979年衛生署(現稱衛生福利部)以行政命令要求50床以上醫院,申報新發癌症個案的流行病學和診斷治療摘要資料。自1996年起,衛生署委託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及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成立『癌症登記工作小組』進行癌症資料收集至今。此外,癌症防治法於2003年5月21日公布,正式確立了癌症登記的法源依據。
  以往癌登資料只有20個欄位,內容僅含病患基本資料,腫瘤癌型以及簡單的首次治療型態,因為沒有期別,也沒有存活資料,因此可利用性有限。後來國民健康局(現稱國民健康署)委託專家,仿照美國的癌症登記庫,新增數十欄位,建立了現今所謂的癌登長表,並自2002年開始試辦,起初只有四家醫院參加肺癌長表癌登,至今則約80%的新診斷肺癌個案都已採用長表申報。
  2012年起,國健局委託「台灣肺癌學會」及「癌症篩檢與診療測量指標分析與政策建議工作計畫小組」,運用癌登資料,分析肺癌診療指標,並將分析結果提交專家討論後,再回饋給各醫院。首次的癌登分析結果顯示:以2007至2010年的資料粗估,台灣肺癌的發生率似乎有逐漸趨緩的情形。所有的病患中,有細胞或病理學診斷的比例高達97%以上,無法再細分癌型的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則由2007年的9.5%逐漸減少至2010年的6.1%。在治療型態指標方面,各醫院間的差異性不小,其反映的應該是病患族群特性不同以及肺癌治療方法的可替代性。在治療預後指標方面,手術後30天內的死亡率為1.2%,化學藥物治療(包括標靶藥物)開始後30天內的死亡率為7.1%,病患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療或合併性化放療,在結束後30天內的死亡率分為11.6%及5.7%。在存活分析方面,第I期到第IV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為55.4%,31.6%,9.7% 以及 4.2%,整體五年存活率為13.4%。和美國癌登資料相比,台灣各期別的五年存活率相當,但整體五年存活率較低,應該是台灣晚期病患的比例明顯偏高所致。因此如何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的比例,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