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3:脊髓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Management of spinal disorders

程 序 表

S3-1
脊椎與脊髓疾病的影像判讀
陳雅芳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

  X 光素片是脊椎疾病影像診斷的第一步,首先要注意的是脊椎是否有錯位的情形。在側面照上,一般有四條曲線應當是平滑的,若是脊椎有骨折或是錯位的情形,這些曲線就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另外,pedicles在正面照上是投射在脊椎體上的二個卵圓圈,如果有模糊不清的情形,可能是受到腫瘤破壞。神經孔的大小,頸椎部份需以雙側斜位照評估,而腰椎則是以側面照評估。腰椎的斜位照主要是用來評估是否有椎弓(pars interarticularis)解離的情形,這是造成脊椎滑脫的原因之一。
  至於斷層掃描用於脊椎影像上,最常使用於外傷後之骨折評估,解析度比X光素片強上許多,若有明顯的椎間盤突出或硬膜腔外出血也大致可以看得出來,但看軟組織的變化及血塊的敏感度還是比不上磁振造影(MRI)。MRI運用於脊椎疾病的診斷價值極高,舉凡退化、腫瘤、發炎等疾病都相當有幫助。脊椎的退化性病變是最常見的情形,患者從年輕到年長者都有,雖然X光素片可以評估是否有骨剌生成,但是椎間盤本身的脫水情形及形態卻只有MRI可以看得出來。另外,脊髓及神經根是否受到骨剌或突出的椎間盤壓迫也只有MRI能清楚呈現。除了椎間盤的評估外,對於骨頭及骨髓的病變,MRI可以藉由骨髓訊號的變化來早期診斷骨髓的問題,通常是T1加權影像的脂肪高訊號流失(變黑),及T2加權影像含水量變多(變白),所以對於原發或是轉移性腫瘤影響到骨髓時可以容易看出來。相對於骨腫瘤較少影響到椎間盤以及脊椎終板(end plate) ,脊椎骨髓炎的特色則是容易造成椎間盤及相鄰脊椎終板的破壞及訊號變化,且常合併有周遭軟組織的蜂窩組織炎或膿瘍。
  脊椎硬膜內(intradural)的腫瘤或病變,目前幾乎都需倚賴MRI檢查來診斷。最常見的硬膜內脊髓外(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的腫瘤包括神經瘤及腦膜瘤,在影像上會看到一個腫塊位於脊椎腔內,但在脊髓的外面,並將脊髓推移開來。腦膜瘤一般訊號較均勻,而神經瘤則較容易有囊泡變化、較不均勻的訊號及顯影,且較容易沿著神經根延伸出去,但有時影像上並無法正確區分兩者。而常見的脊髓內(intramedullary)腫瘤包括膠質瘤(glioma)及室管膜瘤(ependymoma)則是會造成脊髓局部或長段膨大。室管膜瘤較常發生於頸椎及腰椎,通常訊號較亂,可能夾雜有T2暗沉的出血訊號,且常在顯影的腫瘤上下端有不顯影的脊髓空洞(Syrinx)。膠質瘤則常是邊界不明的脊髓內腫塊,呈現T2高訊號並有明顯腫塊效應。脊椎硬膜腔內的轉移腫瘤或淋巴腫瘤目前也愈來愈常見,通常都是多發的顯影腫塊,可以發生在脊髓內,遍佈於脊髓表面的軟腦膜或沿著神經根及馬尾的瀰漫性分布。如果有已知的原發癌症,再加上典型影像,則可以判定為脊髓或腦脊髓液的轉移,否則就要靠細胞學的診斷或開刀切片了。脊髓發炎或脫髓鞘病變在影像上是一塊或多塊邊界不明的T2高訊號區域,腫塊效應通常比腫瘤來得小,且有些微顯影現象,診斷上要倚賴臨床症狀、影像表現及脊髓液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