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4:乳癌及大腸直腸癌篩檢
Breast canc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程 序 表

S4-1
乳癌篩檢國際觀
張金堅
台中澄清醫院

 以乳房攝影術(Mammography)為主之大規模族群乳癌篩檢效益在過去三十年間已經藉由實證醫學中之第一級證據—隨機試驗證實,亦經過數次的統合性研究(1992-2000年)所肯定。然而這樣符合實證醫學為主之篩檢政策,自2002年以來在西方國家卻有不同之看法。這樣的情境對發展族群乳癌篩檢起萌階段的亞洲國家,在衛生政策制訂者決定使用乳房攝影做為大規模篩檢之工具造成極大影響。本次演講首先將針對此問題以國際觀之角度探討此爭議之緣由及看法,我將從族群平均效益及篩檢流行病學方法謬誤討論乳房攝影術品質之異質性、對照組污染 (Control contamination)及誘導期 (Lead-time)偏差,並進一步提出以晚期乳癌個案減少之證據評估西方國家之爭議。
 由於這樣的評估及結果對於亞洲國家乳癌篩檢政策決定相當重要,因此,我們系統性文獻回顧過去以乳房攝影為主之國際大規模篩檢隨機試驗,利用文獻上所提供之資訊,檢視品質控制指標與乳癌死亡率下降。並討論因篩檢所產生避免乳癌死亡之效益,可否被篩檢所減少晚期乳癌發生所預測。藉由本次演講也呈現目前臺灣地區過去乳癌篩檢服務效益評估之結果,並與西方國家實證醫學之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
(1) 西方國家隨機試驗平均死亡率下降為22%(16%-29%)。若晚期乳癌的發生因篩檢而減少達 20%甚至更多的隨機試驗,其平均乳癌死亡率下降也可達到28%。然而若晚期乳癌的發生因篩檢而減少小於10%的隨機試驗,則乳癌死亡率難以下降。
(2) 各國試驗平均滯留期及敏感度差異甚大,且年齡間之差異必須考慮。
(3) 臺灣地區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術篩檢經長期追蹤死亡率下降之效益大約為33% (95%CI:17~46%),而年輕乳癌其晚期乳癌下降為18% (95% CI: -2~35%)。而且無論年輕及年老婦女篩檢個案相較於未篩檢個案晚期乳癌的比例均有降低。
  西方國家過去隨機試驗得到乳房攝影術之平均效益約為18%。深度剖析得知各個地區篩檢在品質及特性差異甚大。因此在應用上,若未考慮這項特性,在效益推論上會有爭論,因此在效益上可以分為低、中及高效益。臺灣地區經過長年演化,每二年一次之乳房攝影篩檢在50歲以上婦女之效益,若依據上述隨機分派之效益分類應屬於高效益,至於年輕婦女篩檢,由於追蹤時間太短,雖然隨機臨床試驗(使用超音波加乳房攝影術)發現晚期乳癌有下降,但其死亡率降低之效益應再長期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