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5:您累了嗎? 台灣醫師過勞問題的解析與因應

程 序 表

S5-1
內科醫師過勞問題的解析與因應
余忠仁
臺大醫院內科

  近幾年來醫師過勞問題,因為幾個醫學中心的指標性個案,逐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現代醫療照護的連續性,主要建構在照護人力的輪班制和值班制。在醫療體系中工作,夜班是難以避免的問題。國外研究發現,夜班工作者的健康風險增加,包括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1.51倍,肥胖的風險增加1.41倍,若長期值夜班15-20年以上,大腸癌及乳癌的風險增加。
  有鑑於此,2003年「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ACGME)」規定了醫師值班的規則,包括:每週工作不能超過80小時;最長連續值班時間為30小時(若連續值班24小時,應該有6小時休息);正常班之間必須有10小時的休息間隔。到了2008年美國衛生部(IOM)更提出在22:00∼8:00 am之間要有5小時的保護性睡眠,其餘時間做交班的活動;每個月最多只能輪值4班,在連續值3∼4次夜班後要能休息48小時。
  然而,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2006年調查全美4千多位醫師,發現僅有6成左右符合2003年ACGME所制定的工時規範;研究者進一步分析制度無法落實的主因:一是當增加醫護人員後醫療費用將大幅增加,二是資深醫師往往認為惡劣的環境是訓練必經的歷程,而遲遲不肯改變現有的制度。因此不論國內外,對於工時的規範都有正反兩面的聲音。
  此外,醫師過勞問題,不僅是工時長短,工作內容和工作量也是關鍵。2013年JAMA Internal Medicine有學者呼籲應該注意縮短工時造成的工作壓縮(work compression)現象,如果只是強迫醫師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將會危害到醫師學習和病人安全。因此,直接檢視住院醫師工作內容、值班情況,給予適當人力已達到合理工作量(workload),是與工時同等重要的。
  相較於護理人力的研究,國內外對於醫師人力及工作量的研究正當起步階段,此點暴露出醫師工作量的議題一直受到忽視。身為醫師與醫療機構的管理者,我們有時代性的使命要完成相關的研究,以造福台灣下一代的醫療新血。創造出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制度,是拯救「血汗醫師」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