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5:您累了嗎? 台灣醫師過勞問題的解析與因應

程 序 表

S5-3
婦產科人力與過勞問題
陳祈安
臺大醫院婦產部

  截至2011年婦產科專科醫師人數為2927名,執業人數為2394名,執業場所為醫院者47%、診所為53%。平均執業年齡53歲,與家醫科相當,為最大的(整體平均48歲)。近十年之人力成長率約16%,低於內科之45%、外科之30%、兒科之54%。以衛福部之分析來看,造成婦產科醫師人力萎縮之大環境原因為:一、出生人口數下降,影響市場需求與投入意願,1986年粗出生率為15.93?,至2011 年降至8.48?。二、醫療糾紛風險高,占全部醫療糾紛鑑定案15%,以衛福部自1987年後之資料統計,如以專科執業醫師數計算,平均每名醫師醫療糾紛件數為0.18件,婦產科醫師為0.51 件,為平均之2.8倍。三、專科醫師總容額高於每年申請人數,造成專科間失衡。四、教學醫院床數近十年成長逾2 萬床,住院醫師不足分配,訓練條件惡化。五、給付制度與經濟誘因不利發展。
  衛福部針對這些問題從2012年提出了調整專科醫師容額與分配、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以及自2011年起陸續調整健保給付等措施,這些在短期內由住院醫師的招募情形看來是是有看到一些成效。
  雖然目前出生數是在下降,但隨著醫療的進步,以及少子化後對品質的要求,其實婦產科醫師對孕婦的診察要比以往要付出更多心力與時間,而對生育年齡之延後,需要不孕症治療之病患也是在增加中,癌症方面雖然子宮頸癌病患數目在下降,但子宮內膜癌在上升,卵巢癌病患的存活時間在延長,這些都在增加對病患照護的時間,所以無法單由出生數來看婦產科醫師的工作量。
  目前對醫師過勞的問題,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之工時限制已經是勢在必行。但人力需求與過勞之間的估算除了工時的計算外,還會以全職當量(FTE, Full-Time Eqivalent)的觀念來衡量。依國家衛生研究院熊昭博士對內、外、婦、兒及急診專科醫師人力評估之研究初步結果,以目前的供給與需求變化來看,婦產科的供需皆呈現下降的趨勢,且因為供需差異小於 3%,顯示依照目前婦產科專科醫師的培育,如不去掉工時過低之醫師數,至 2022 年大約是供需平衡;但婦產科專科醫師至 2022 年,其 60歲以上醫師將達到 49%,將會降低醫師的醫療服務提供量,在考量工時過低醫師數、各科間提供本科及非本科的比例,未來仍會出現人力短缺。